[发明专利]一种电线用聚酯-聚氯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7182.9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5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沈太英;金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太英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67/00;C08L53/02;C08L67/02;C08L23/06;C08K13/06;C08K9/06;C08K3/22;C08K3/04;C08G63/20;H01B3/44;H01B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 聚酯 聚氯乙烯 复合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线用聚酯-聚氯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的绝缘层为塑料,常用的塑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塑料电缆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方便,重量轻,敷设安装方便,不受敷设落差限制。因此广泛应用作中低压电缆,并有取代粘性浸渍油纸电缆的趋势。其最大缺点是存在树枝化击穿现象,这限制了它在更高电压的使用。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为线缆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市场强烈的诱惑力,使得世界都把目光聚焦于中国市场,在改革开放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线缆制造业所形成的庞大生产能力让世界刮目相看。
2008年11月,我国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政府决定投入4万亿元拉动内需,其中有大约40%以上用于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全国电线电缆行业又有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各地电线电缆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新一轮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
电线电缆行业是中国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伴随着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高速发展,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上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未来电线电缆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线用聚酯-聚氯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线用聚酯-聚氯乙烯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所述的改性聚酯的质量分数优选为4~8%;最佳为6%。
所述的助剂为SAG相容剂,购自南通日之升公司。
所述的蓝色色母粒为市售产品,购自上海盛夏化工有限公司。
所述的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在醇为溶剂条件下分散无机颗粒,所述的醇溶液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溶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氨丙基三甲氧硅烷,反应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得到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
所述的无机颗粒在醇溶液中浓度为5~35kg/m3,体系pH控制为8.5~9.5,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50~240min;
所述的无机颗粒为纳米氧化铟锡和纳米氧化铟锑,二者的质量比为1∶1;平均粒径为10~50nm,在醇溶液分散过程采用超声分散40min;
(2)然后在氮气保护下,以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为原料,进行第一步酯化反应,然后再在第二步预缩聚反应过程中加入多元醇进行共缩聚,再经第三步终缩聚反应制备得到改性聚酯。
所述的第一步酯化反应中,原料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例为1∶1.25~1.75,无机颗粒添加量为对苯二甲酸质量分数的3.0~6.5wt%。
所述的第一步酯化反应是在氮气保护下,无机颗粒先在乙二醇溶液中分散打浆,然后再在压强为0.3~0.4MPa条件下,多元酸与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温度在220~250℃,反应3~4h。
所述的第二步预缩聚反应,多元醇原料为山梨醇或者季戊四醇;原料中对苯二甲酸与多元醇的摩尔比为1∶0.002~0.008。
所述的第二步预缩聚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260~280℃,保持2~3h。
所述的第三步终缩聚反应,控制真空度低于60Pa,反应温度在270~290℃,反应时间为2~4h。
所述的改性聚氯乙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在醇为溶剂条件下分散无机颗粒,所述的醇溶液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溶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氨丙基三甲氧硅烷,反应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得到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
所述的无机颗粒在醇溶液中浓度为5~35kg/m3,体系pH控制为8.5~9.5,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50~240min;
所述的无机颗粒为纳米氧化铟锡和纳米氧化铟锑,二者的质量比为1∶1;平均粒径为10~50nm,在醇溶液分散过程采用超声分散40min;
(2)对原料稻壳秸秆进行炭化,得到炭化后的稻壳粉,然后将炭化后的稻壳粉溶于浓硫酸中,得到酸化后的稻壳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太英,未经沈太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71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