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纤行业聚合母液回收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127159.X | 申请日: | 2014-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1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辉;马继力;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1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纤 行业 聚合 母液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化纤行业聚合母液回收系统,主要应用于化纤行业聚合工序中产生的聚合母液回收技术,属于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至2015年比2010年污染物COD排放总量降低8%,氨氮排放总量降低10%,松花江流域要加强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和面源污染治理,国控断面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
中国化纤工业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步,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产业技术进步明显,产品差别化、功能化纤维比例明显提高,工艺设计装备水平、过程监控及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中国化纤人在欣慰的同时,更多了几分担忧,中国化纤产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体现: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中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耗比比2010年更加减少,环境的压力已经不再支持中国化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化纤生产工艺中腈纶水洗/过滤单元是聚合产物的纯化和分离环节,也是废水排放的主要环节。目前,行业聚合工艺中过滤单元对聚合物的截留效率为99.93%,大量高聚物进入废水,每年损失聚合物约2600吨,不但造成了成品流失,聚合物也影响废水生物处理单元微生物的生长及活性污泥絮体的形成,降低了废水生物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聚合物母液固液分离回收能够降低物料消耗及生产成本,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化纤行业聚合工序中聚合母液中聚合物回收,能够使生产企业降低物料消耗及生产成本,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化纤行业聚合母液回收系统,该装置主要由进水系统、过滤系统、密封排水系统构成。聚合母液经过水泵提升至储水罐里,进入滤布过滤器内,滤布的孔径根据聚合母液中聚合物的粒径大小设定,经过过滤后聚合物截留在滤布上,过滤达到完成后,滤布主机经过空压机将滤腔内及过滤后聚合物中残留的水分抽出,得到过滤后的聚合物,回用于生产。
所述的化纤行业聚合母液回收系统,进水系统中进水罐容积根据需要处理的聚合母液沉淀所需要的时间确定,进水罐采用不锈钢圆柱型罐体并安装,罐体直径1500mm,容积3m3,斜板沉淀池容积为2m3。
所述的化纤行业聚合母液回收系统,过滤系统中包含四层并联过滤单元,材质为不锈钢结构,实际工程中采用8um孔径的涤纶滤布,过滤面积0.8㎡,高度0.6m。
所述的化纤行业聚合母液回收系统,密闭排水系统采用钢结构,采用开放式结构,滤板间无任何密封件,采用动力密封技术,彻底杜绝毛细现象,无任何渗漏,避免滤液浪费和工作环境的污染,排水管采用PV管材,管径200 mm,接过滤单元引至厂区内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适用于化纤行业生产工序聚合工段聚合母液回收,与传统板框压滤过滤方法相比,能够节省聚合母液烘干工序并节省生产时间,该装置使用效果好、操作方便,能够进行自动化生产。
2、该系统的进水系统、过滤系统、密封排水系统为不锈钢结构,各个系统间采用PV管材连接,与传统板框压滤过滤方式相比,该装置更为坚固,更适用于长期的连续生产。
3、与其他回收方式相比,本发明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完全形成自动化生产,更适用于化纤行业聚合母液的回收,降低生产成本,回收生产中产生的热能,降低化纤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更加能够形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1—储水罐;2—过滤主机;3—液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解决化纤行业聚合母液回收研究中聚合物过滤的技术难题的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化纤行业生产工序聚合工段聚合母液回收主要包括进水系统、过滤系统、密封排水系统,进水通过PVC管线进入储水罐1,储水罐内有搅拌器,对生产用聚合母液进行搅拌,由水泵打入过滤主机2内过滤,过滤后的聚合母液可以通过管线回流到储水罐再次过滤或者直接排放,液压系统3将过滤系统通过液压泵进行密封并经过空压机可以将系统内储存的水抽出后排放,具体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71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