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便灵敏通用型的基因检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126554.6 | 申请日: | 2014-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2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马楠;何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便 灵敏 通用型 基因 检测 方法 | ||
1.一种简便灵敏通用型的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部分:
事先建立待测靶基因的浓度与对应产物合成的量子点的荧光光谱波峰强度之间的相关标准曲线,所述相关标准曲线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待测靶基因的基因序列,设计含有T-T碱基对并且具有发卡结构的DNA探针;
第二步,将所述第一步中得到的DNA探针中的T-T碱基对与二价金属汞离子特异性结合,形成含有T-Hg2+-T 结构并且具有发卡结构的DNA探针;其中,所述含有T-Hg2+-T 结构并且具有发卡结构的DNA 探针中的T-T 碱基对与二价金属汞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第三步,将所述第二步中得到的DNA探针与多组已知梯度浓度的待测靶基因杂交,以完全释放或部分释放所述T-Hg2+-T 结构中的二价金属汞离子;
第四步,在所述第三步的基础上,向各组体系中加入相同量的无荧光的ZnSe量子点以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掺杂型的ZnHgSe 量子点;
第五步,将所述第四步中获得的掺杂型的ZnHgSe 量子点经激光照射后,检测各组ZnHgSe 量子点的荧光光谱波峰强度,最后根据已知梯度浓度的待测靶基因,做出荧光光谱波峰强度与待测靶基因浓度的相关标准曲线;
第二部分:未知浓度的待测靶基因的检测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第一步,针对未知浓度的待测靶基因,按照所述第一部分中第一步至第四步的方法获得与未知浓度的待测靶基因对应的掺杂型的ZnHgSe 量子点;
第二步,将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步获得的掺杂型的ZnHgSe 量子点经激光照射后,检测出该ZnHgSe 量子点的荧光光谱波峰强度,再将该荧光光谱波峰强度与所述第一部分中得到的相关标准曲线进行比对,最终获得所述未知浓度的待测靶基因的浓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T-T碱基对并且具有发卡结构的DNA探针的茎结构中含有6~9 个碱基对,环结构中含有4~20 个碱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步中,当所述待测靶基因的基因序列中含有腺嘌呤时,直接设计与待测靶基因互补的含有T-T碱基对并且具有发卡结构的DNA探针序列,其中,T-T 碱基对位于所述发卡结构的茎结构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步中,当所述待测靶基因的基因序列中不含有腺嘌呤时,在设计与待测靶基因互补的具有发卡型结构的DNA探针序列后,在该具有发卡型结构的DNA探针的茎结构末尾添加T-T 碱基对,以形成所述含有T-T碱基对并且具有发卡结构的DNA探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步中,所述DNA探针中的T-T碱基对与二价金属汞离子特异性结合的条件为反应温度在0~40 ℃,反应时间在5~3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三步中,所述DNA探针与待测靶基因杂交条件为反应温度在0~40 ℃,反应时间在30~12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四步中,所述无荧光的ZnSe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锌离子的溶液与谷胱甘肽水溶液混合于 pH值在7.4~12.5的pH缓冲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其中,所述锌离子与谷胱甘肽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3;再向所述混合溶液中加入硒氢化钠溶液,其中,硒氢化钠与锌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5,振荡即获得无荧光的ZnSe量子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缓冲溶液选自碳酸氢铵缓冲溶液、Tris-HCl 缓冲溶液、PBS缓冲溶液、MOPS缓冲溶液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四步中,所述各组体系中被释放出来的二价金属汞离子与无荧光的ZnSe量子点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的条件为室温0~40 ℃,振荡0.5~2秒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655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双圆弧铆压结构预加载的轮毂单元
- 下一篇:并行检测终端装置及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