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埋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26011.4 | 申请日: | 2014-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4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业健;赵敏;郑向勇;叶海仁;程天行;严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B01D53/02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傅敏华 |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污水 生态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情况日益严峻,尤其象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太湖、巢湖等地区因水污染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国家“九五” 、“十五”863计划均投入大量资金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发展水平总体上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城市往往污水厂的基建费、运转费用往往是制约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在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污水基本上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因而适合我国国情的廉价、有效的污水治理技术的开发迫在眉睫,其中对于不利于建立集中污水处理厂、相对分散的面源生活污水来源地区,如村镇、别墅区、岛屿等,污水治理技术的开发尤为重要。
目前常见的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主要有:非生物处理方法(储藏运输、化粪池处理排放、沉降池处理排放等),多箱一体化的生物处理技术(循环生物滤床、淹没式曝气生物滤床、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等),生态处理技术(氧化塘、土地处理技术、温室湿地—太阳能水栖系统等)。非生物处理技术一般处理效果很差,多箱一体化生物处理技术往往就我国国情来讲基建、运行成本过高,而生态处理技术目前认为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生态技术中的土地处理技术(地下渗滤工艺、快速渗滤工艺、慢速渗滤工艺、人工湿地等等)能有达到污水深度处理效果,而且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有广阔应用前景并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快速渗滤工艺、慢速渗滤工艺、人工湿地等处理技术要求处理场地面积大,消耗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处理场地同时不能恢复为原貌;容易产生臭气和滋生蚊蝇污染周边环境;且工艺受气候影响较大,冬天时往往处理性能下降幅度很大;同时这三种工艺存在复氧不足和反硝化时碳源不足等问题。
目前国内应用的地下渗滤工艺存在的缺点有:随着处理系统的运行,系统易发生堵塞,土壤渗滤层的供氧不足,导致去除有机物的好氧微生物和硝化反应的硝化菌的活性降低,硝化率很低,NH4+-N向NO3--N转化率下降,工艺出水的氨氮往往不达标。而且目前应用较多的尼米型地下渗滤工艺,出于防止堵塞和提高厌氧程度的目的在系统的布水处下方设有一个厌氧槽,截留了大部分有机物,这种工艺特点使得系统即使在复氧良好的情况下, NH4+-N在转化为NO3--N后,由于以SS存在为主的有机物被截留和污水分离,污水中的NO3--N在进行反硝化时碳源的往往不足,引起反硝化效率的低下,因而对尼米型地下渗滤系统如何改进复氧及增加反硝化过程中的碳源为人们所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土地处理技术尤其是地下渗滤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无动力高效富氧,实现污水和空气的充分直接接触,提高硝化性能和COD去除性能;本系统设计厌氧槽截留硝化后的污水,使得污水中以离子态存在的NO3--N和以SS为主存在的有机物不至于过早分离,因而提供碳源提高了反硝化效率,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同时本系统还在通气系统的出气口处增加了臭气处理装置,解决了可能产生臭气的问题;并且本系统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增加了可以调节气体流量的聚光罩和太阳能加热管,使得冬天时进气和出气能够被加热,使得系统不至于在天气冷时因为复氧引起系统温度的下降,影响效果的新型的地埋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密闭个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布水装置、大孔高透气性滤料层、反硝化厌氧层、渗滤层、排水装置和收水砾石层,其中大孔高透气性滤料层、反硝化厌氧层、渗滤层和收水砾石层依次从上到下铺设在箱体内,且最上层的大孔高透气性滤料层与箱体的内侧顶面之间成间隔设置,箱体的位于该间隔处设置有排气口,箱体的位于间隔处或者箱体的大孔高透气性滤料层位置对应处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布水装置的洒水头设置在大孔高透气性滤料层上方,所述排水装置的输水管设置在渗滤层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60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