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盐湖卤水提取氢氧化锂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24047.9 | 申请日: | 2014-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4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徐铜文;蒋晨啸;汪耀明;冯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25B1/16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湖 卤水 提取 氢氧化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湖提取锂资源的一种新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由盐湖卤水制备高纯氢氧化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锂为原料的化合物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如用于生产玻璃、陶瓷、空调制冷剂以及锂电池等工艺,特别是随着中国工业不断的发展,用于贮存电能的锂电池迅速发展,而对于锂电池所必须的高纯度的氢氧化锂的需求也愈来愈大。同时我国也是锂资源大国,但是锂的提取工艺相对落后,主要存在耗能高、环境不友好、得到的氢氧化锂纯度低等问题。所以新型的、环境友好的并且能生产出高纯度的氢氧化锂产品的生产工艺亟待发展。
锂主要是从盐湖卤水中提取,在提取过程中,首先都需要将卤水进行浓缩,一般采用蒸馏、日晒等传统浓缩方法。但是这些方法能耗高、产量低、费时、环境不友好并且人工成本高。而普通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浓缩工艺被广泛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工业料液的浓缩与脱盐等过程,其固有的低能耗、处理能力强、浓缩与脱盐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但是通过普通电渗析方法浓缩盐湖卤水目前尚未见报道。
另外由于提取出来的锂一般都是以碳酸锂的形式存在,如果转化为应用更广泛的氢氧化锂产品需要更加耗能而且污染环境的方法。现在广泛使用的氢氧化锂生产工艺是沉淀法和电解法,沉淀法是将碳酸锂溶液加入到石灰水中,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碳酸锂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锂产品,而后通过过滤分离出碳酸钙沉淀,再经过多次结晶制备氢氧化锂产品。因此沉淀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生石灰并且得到难以处理的碳酸钙废渣,对环境影响较大,另外得到的氢氧化锂产品中钙元素含量较高,需要再次提纯。
沉淀法生产原理如下:
CaΟ+Η2Ο→Ca(ΟΗ)2 (1)
Ca(OH)2+Li2CO3→2LiOH+CaCO3 (2)
美国专利US2011/0044882A1报道了利用电解法由氯化锂或者硫酸锂同时生产高纯度氢氧化锂和盐酸或硫酸的工艺,最终得到了镁、钙含量低于150ppb的氢氧化锂产品,通过加入烧碱和草酸钠将镁钙离子去除,之后再利用离子交换法将镁钙离子去除到工业级别,然后利用蒸发法将卤水进一步浓缩,然后利用电解产生的碱来生产氢氧化锂产品。但是这种方法所获得的氢氧化锂产品工艺产量较低、纯度低,并且生产过程中得到氯气很难贮存且操作危险性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俄国应用电化学杂志(Russian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2004,77,(7),1108-1116))报道了一种利用碳酸锂和硫酸反应再电解生产氢氧化锂工艺,首先碳酸锂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锂溶液,再将硫酸锂通入电解槽制得氢氧化锂和稀硫酸,稀硫酸回用到碳酸锂的酸化工艺,最终得到了纯度很高的氢氧化锂产品。但是这种方法产量低且能耗高。
双极膜电渗析工艺是一种新型的以离子选择性透过膜和双极膜为基础的分离和生产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如氨基酸的脱盐、有机酸的生产、脱硫剂的再生、果汁的脱酸等等。双极膜是由阳离子交换层、水解离界面层与阴离子交换层复合组成的具有三层结构的特殊的离子交换膜,它能在电场的作用下,在水解离界面层上解离水得到质子和氢氧根,并且向相应的酸室和碱室移动,而酸室和碱室的离子会被质子或者氢氧根取代,从而达到产酸和产碱的目的,双极膜需要与单极膜一起使用组成特殊设计的膜堆,一般使用的膜堆结构有双极膜-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双极膜-阴离子交换膜、双极膜-阳离子交换膜结构。
但双极膜电渗析用于生产氢氧化锂过程尚未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由盐湖卤水经过除钙镁、普通电渗析浓缩、再次除钙镁、多步结晶提取碳酸锂及电解-双极膜电渗析过程生产氢氧化锂的方法,以期在获得高纯度的氢氧化锂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简化工艺、降低能耗、提高产能。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由盐湖卤水提取氢氧化锂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40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