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拦截地埋升降式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22537.5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7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强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7204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拦截 升降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通行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需要重点安全保卫防护的单位、办公大楼、居住小区、道路上的公安、交通部门的各种公路检查站、收费站等用于车辆拦截地埋升降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拦截装置用于公路、桥梁、隧道和停车场收费系统以及重点安防场所的出入口、办公大楼小区、货场等需要通行管理的场合,是一种为了能够强迫车辆停止(硬性对抗、强行阻拦迫使车辆停止),在市内收费区域或者高等级公路以及桥梁上的车辆停在路口管理站,接受检查和征收通行费用,一般是在离路口数十米处设置自动栏杆机,由箱体、机芯、控制系统(手动、遥控)、栏杆杆体四部分组成,其中带动栏杆杆体旋转的机芯由控制系统控制,并装载于箱体内,该控制系统可控制机芯带动栏杆杆体做直线上下单程摆动,从而打开或者关闭栏杆,禁止或允许车辆出入,其目的在于车辆的便捷管理。现有的车辆阻拦装置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用一块硬性长板固定在道路中间,另一种是刷有交通标记的自动栏杆机,最后一种是破胎器,前两种车辆阻拦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不能有效地拦截强行通过的肇事逃跑或匪徒车辆;2.不能及时堵住不交费或少交费的车辆;3.会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和乘客的舒适感;4.会影响路面的外观;5.占用道路空间较大。最后一种破胎器虽然能够阻挡车辆通行,但由于其存在各种技术缺陷或价格较高而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拦截地埋升降式控制装置,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构思新颖、操作便捷,由驱动立柱升降式拦截,不仅占用空间小,工作效率高,可安全有效地拦截过往车辆,而且可以满足顶柱的保养、维修要求,增加顶柱的使用寿命,工作更稳定、可靠。
本发明一种用于车辆拦截地埋升降式控制装置,由动力装置1、输送管2、围栏3、底架4、开口5、防护垫圈6、挡板7、上弹性垫圈8、挂钩9、立柱10、顶柱11、下弹性垫圈12、软管13、螺栓14组成,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1一侧安装有输送管2,输送管2贯穿底架4并与顶柱11连接,顶柱11上方固定安装有立柱10,底架4上方周围安装有围栏3,在围栏3内部的上方位置设置有挡板7,围栏3上表面设开口5,立柱10贯穿挡板7延伸至开口6处。
进一步,所述的立柱10与挡板7接触表面设置上弹性垫圈9,顶柱11与底架4接触表面分别设置下弹性垫圈12。
进一步,所述的立柱10表面设有防护垫圈7。
进一步,所述的输送管2末端连接有软管13,软管13通过挂钩9挂置于围栏3内部一侧。
进一步,所述的顶柱11数量为2-4个。
进一步,所述的围栏3上表面通过螺栓14固定于围栏3一侧。
进一步,所述的上弹性垫圈9、下弹性垫圈12由橡胶或弹簧制成。
进一步,所述的动力装置1可为液压泵或气泵中的一种。
本发明一种用于车辆拦截地埋升降式控制装置的有益效果:
1)在顶柱11周围设置有围栏3,围栏3上表面通过螺栓14固定于围栏3一侧,可对顶柱11进行防护、保养以及维修,输送管2末端连接有软管13,软管13通过挂钩9挂置于围栏3内部一侧,当输送管2出现问题时,可通过打开螺栓14,将软管13拉出进而进行输送管2的检查与维修,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2)立柱10与挡板7接触表面设置上弹性垫圈9,顶柱11与底架4接触表面分别设置下弹性垫圈12,可对立柱10、顶柱11在上升和回落的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有效提高立柱10、顶柱11的使用寿命,并在立柱10表面设有防护垫圈7,可防止车辆在立柱10表面通过时产生的压力对其造成的损坏;
3)结构设计合理、构思新颖、操作便捷、占用空间小、工作效率高,工作更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车辆拦截地埋升降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车辆拦截地埋升降式控制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一种用于车辆拦截地埋升降式控制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动力装置1、输送管2、围栏3、底架4、开口5、防护垫圈6、挡板7、上弹性垫圈8、挂钩9、立柱10、顶柱11、下弹性垫圈12、软管13、螺栓14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以下将结合附图1、2、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强,未经刘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2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