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握力强度及握力范围的握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2412.2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5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黄辉明;钟炜政;陈言鼎;雒楠;梁亚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21/05 | 分类号: | A63B21/05;A63B23/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握力 强度 范围 握力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握力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握力强度及握力范围的握力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握力器是一个回转弹簧结构或连杆结构,由于结构简单,无法灵活调节握力强度或改变握力范围,因而无法适应于不同人的需求。
中国专利CN200920179861.5提供一种可调强度握力器,包含第一握柄、第二握柄以及一连杆。其中,第一握柄的顶端与第二握柄的顶端相互枢接,第一握柄的内侧设有一弹性件,第二握柄对应于第一握柄内侧的一侧设有一调节件,而连杆的两端分别连结弹性件及调节件,通过调节件调节弹性件,从而达到调整握力强度的目的。
中国专利CN200880104609.6提供一种握力器,包括:第一及第二操作臂,相离间配置;第一及第二连杆臂,依次倾斜地配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操作臂之间,并且各两端通过旋转轴分别旋转自如地连接在所述2个操作臂;弹簧部件,设置为向妨碍所述第一操作臂及第二操作臂靠近的方向提供弹力。
上述专利由单回转弹簧为基础构件或双操作手柄枢接为基础构件构成,并且无握力范围调节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握力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调节握力强度及握力范围的握力器。
本发明设有盒体、左导杆、右导杆、左压缩弹簧、右压缩弹簧、上垫板、下垫板、底轴、左上轴、右上轴、握杆、左上调力螺母、右上调力螺母和下调力螺母;
所述左导杆和右导杆平行设于盒体内,左导杆和右导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垫板和下垫板,左压缩弹簧套在左导杆上,左压缩弹簧和右压缩弹簧位于上垫板和下垫板之间,底轴穿过下垫板并固定在盒体的底部,下调力螺母套在底轴上并位于下垫板底部,左上轴和右上轴分别穿过上垫板和盒体的顶部并与握杆的底部连接,左上调力螺母和左上调力螺母分别套在左上轴和右上轴上。
本发明采用一盒式结构,内含握力训练所需的压缩弹簧及调力装置和调位装置。调力装置利用弹簧形变原理,通过改变弹簧的形变量来改变起始握力的强度,使得力量训练适用于握力不同的操作者。调位装置通过调整握力范围,使得它适用于手型大小不同的训练者。
本发明是由单手操作、用于锻炼握力的小型健身器械。传统的握力器是一个回转弹簧结构或连杆结构,由于结构简单,无法灵活调节握力强度或改变握力范围,因而无法适应于不同人的需求,如有些人握力较大或较小,有些人手掌较大或较小。本发明可调节握力强度及握力范围,通过结构不同的创新设计,增加了握力强度调节装置,利用弹簧形变原理,通过改变弹簧的形变量来改变起始握力的大小,使得力量训练适用于握力不同的操作者。同时,增加了握力范围调节装置,使得它适用于手型大小不同的操作者。
本发明采用盒式结构,其内部通过调节下螺母,使下垫板沿下轴上抬或下降,压缩或释放下垫板和上垫板之间由导杆导引的弹簧,操作时握住握杆和盒体,从而使握力变大或变小。通过调节调位螺母,可使握杆抬高或降低,从而改变握力范围,适用于手型不同的握力训练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和2,本发明实施例设有盒体1、左导杆21、右导杆22、左压缩弹簧31、右压缩弹簧32、上垫板41、下垫板42、底轴51、左上轴52、右上轴53、握杆6、左上调力螺母B1、右上调力螺母B2和下调力螺母A。所述左导杆21和右导杆22平行设于盒体1内,左导杆21和右导杆22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垫板41和下垫板42,左压缩弹簧31套在左导杆21上,左压缩弹簧31和右压缩弹簧32位于上垫板41和下垫板42之间,底轴51穿过下垫板42并固定在盒体1的底部,下调力螺母A套在底轴51上并位于下垫板42底部,左上轴52和右上轴53分别穿过上垫板41和盒体1的顶部并与握杆6的底部连接,左上调力螺母B1和左上调力螺母B2分别套在左上轴52和右上轴5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24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
- 下一篇:车载多媒体装置及其语音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