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色板材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2325.7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7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裴晓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裴晓迪 |
主分类号: | C08L67/06 | 分类号: | C08L67/06;C08K3/26;C08K7/14;C08K5/14;C08K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板材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板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色板材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采光板材是工业中常用的一种板材。在生产实践中,尤其在夜间作业的时候,这种采光板材接收外界光源的照射之后可以发光,进而可便于操作人员顺利作业。
但是,在相关技术中,这种采光板在接收外界光源的照射之后,只能呈现出一种单一的颜色,由于其颜色单调,因此,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色板材,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色板材的制作方法。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变色板材,按照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份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90-110份、感温变色粉5-50份、固化剂1-1.5份、促进剂0.5-1.2份、碳酸钙10-30份、玻璃纤维35-65份。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变色板材,其包括既定重量配比的感温变色粉以及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变色板材的主体成分,而感温变色粉则赋予了板材在不同的温度下呈现出不同颜色的性能;另外,固化剂可以使得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成型,而促进剂则促进固化的效果,使得固化剂以较快的速率使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而碳酸钙具有阻止板材过度透光的效果;玻璃纤维一方面补强了变色板材的机械强度,赋予变色板材耐热、耐腐蚀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这种变色板材,其具有正常使用性能,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色调单一的板材相比,其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具有变色的性能,因此其能够满足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呈现出不同颜色的需求,具有一板多色的效果,大大的增加其应用范围。
可选的,按照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份还包括:
阻燃剂5-15份和/或紫外线吸收剂2-5份。
可选的,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甲乙酮;和/或所述促进剂为无色钴;和/或所述阻燃剂为氢氧化铝。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变色板材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不饱和聚酯树脂、感温变色粉和碳酸钙按照既定的重量配比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液;
在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加入既定重量配比的固化剂和促进剂,进行搅拌混匀,得到第二混合液;
将所述第二混合液覆在双向拉伸聚酯膜上,并将玻璃纤维均匀抛在所述第二混合液的表面;
使所有的玻璃纤维浸入到所述第二混合液内部后,在所述第二混合液的表面铺设另一双向拉伸聚酯膜,得到初板材;
将所述初板材成型后冷却,得到变色板材。
可选的,在所述将不饱和聚酯树脂、感温变色粉和碳酸钙按照既定的重量配比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液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将不饱和聚酯树脂、感温变色粉和碳酸钙按照既定的重量配比混合后搅拌混匀,再进行真空除气,得到第一混合液。
可选的,在所述将第一混合液中加入既定重量配比的固化剂和促进剂,进行搅拌混匀,得到第二混合液的步骤中:
所述搅拌混匀的操作温度为0-45℃。
可选的;在所述使所有的玻璃纤维浸入到所述第二混合液内部后,在所述第二混合液的表面铺设另一双向拉伸聚酯膜,得到初板材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刮划或振动所述第二混合液,使得所有所述玻璃纤维浸入至所述第二混合液中;
在所述第二混合液的表面铺设另一所述双向拉伸聚酯膜,并对所述双向拉伸聚酯膜以及所述第二混合液进行按压,除去所述第二混合液中的气泡,得到所述初板材。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初板材成型后冷却,得到变色板材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将所述初板材依次在60-65℃、70-75℃、50-150℃三个温度区间进行三次硬化成型;
将成型后的初板材在低于45℃的温度下冷却2-3分钟后进行切割,得到所述变色板材。
通过上述的制作方法即可实现上述变色板材的制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变色板材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变色板材,按照重量份数计,其原料组份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90-110份、感温变色粉5-50份、固化剂1-1.5份、促进剂0.5-1.2份、碳酸钙10-30份、玻璃纤维35-6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裴晓迪,未经裴晓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2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