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矩形滤光片的卡扣式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0886.3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1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蔡渊;周晟;刘定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郭英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矩形 滤光 卡扣式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光片的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矩形滤光片的卡扣式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滤光片在光学成像,遥感探测,光谱学等光电子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滤光片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各异,各种滤光片的安装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在红外遥感探测领域,尤其是在进行陈列探测情况下,探测器阵列前加装的滤光片通常是矩形的。矩形滤光片通常采用特定胶水点胶的方式安装到滤光片架上,这种滤光片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滤光片的点胶安装过程精细繁琐,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实施;点胶完成后,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固化过程;且点胶用的胶水容易污染滤光片表面,引起滤光片的光谱性能和可靠性降低,严重的情况下回,会导致滤光片的膜层脱落;并且,在使用阵列滤光片的情况下,个别滤光片的性能达不到使用要求时,该滤光片无法拆除更换,导致整个滤光片阵列作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矩形滤光片的卡扣式安装装置,使用这种装置能够十分方便快捷的安装和拆卸矩形滤光片。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矩形滤光片的卡扣式安装装置,包括滤光片架1、压盖2和一对圆顶插销3。
所述的滤光片架1上有一矩形通光孔1-3;沿矩形通光孔1-3边缘有一安放矩形滤光片4的围框1-1,围框一端有一对用来安装圆顶插销3的小孔1-2,另一端有一对供卡块2-3插入固定的L型卡槽1-4,为了便于压盖2的自由转动,滤光片架1在有小孔1-2的围框一端两侧各开有一矩形孔1-5。
在所述的压盖2的两端各有1个弹片2-2,在一端的两侧有两个耳形弹片2-1,按住拨杆2-5,拨动压盖2时圆顶插销3会顶开耳形弹片2-1的凸位C,使其进入凹位A或B,分别对应压盖的松开或固定状态;在另一端的两侧有一对突起的卡块2-3。
一对圆顶插销3各自穿过压盖2两个侧面上的矩形孔2-4,插入滤光片架1的圆孔1-2中,并与滤光片架1焊接固定,此时压盖2可围绕一对圆顶插销3平移和转动。
安装矩形滤光片时,先使压盖2处于松开状态B,将其拿起,再将矩形滤光片放置在围框1-1中,然后放下压盖2,按住拨杆2-5,将其从松开状态B拨至固定状态A,卡块2-3同时插入卡槽1-4的横向缺口内,使弹片2-2保持弹力,压住滤光片,此时便完成滤光片的安装;拆卸滤光片时,将压盖2从固定状态A拨至松开状态B,然后拿起压盖2,取出滤光片。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矩形滤光片的卡扣式安装装置,在安装和拆卸滤光片时快速便捷,即装即用,无需胶粘,不存在由于其它物质污染滤光片膜层导致其性能和可靠性下降的可能;使用此安装方法在滤光片陈列的情况下,可以快速的对性能不达标的滤光片进行替换,并保持其他合格滤光片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滤光片架立体图;
图2为圆顶插销立体图;
图3为压盖的俯视图;
图4为压盖的仰视图;
图5为压盖的立体图;
图6为滤光片架和压盖组装到一起的立体图;
图7为滤光片架放入滤光片后的组件立体图;
图8为放下压盖,松开状态时,组件的俯视图;
图9为组件扣紧状态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矩形滤光片4为25.0*1.5*0.5mm的宝石基底滤光片。
如图9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矩形滤光片的卡扣式安装装置,包括滤光片架1、压盖2和一对圆顶插销3。
如图1所示,滤光片架1采用不锈钢材料的金属冷加工工艺加工而成,底座厚度为0.3mm。矩形滤光片4可以放在滤光片架1的围框1-1内,围框壁厚0.3mm,围框的内围尺寸和矩形滤光片大小一致,为25.0*1.5mm,并取0.05mm的正公差;滤光片架1有矩形通光孔1-3,尺寸依据光学系统要求的通光口径而定;围框一端有一对圆孔1-2,用来安装圆顶插销3,圆孔直径为0.5mm,取0.05mm的正公差;与圆孔1-2相异的一端有一对L型卡槽1-4,卡槽位置和大小应保证压盖2在松开状态B能自由落下,并且在固定状态A,卡块2-3可插在卡槽1-4内;滤光片架1开有矩形孔1-5,确保在压盖2自由转动时,耳形弹片2-1的不会触碰到滤光片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0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流气泡探测光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间隙吹弧式配电线路防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