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态规划与遗传算法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及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20736.2 申请日: 2014-03-27
公开(公告)号: CN103870658B 公开(公告)日: 2017-06-30
发明(设计)人: 王鹏;汤志鹏;熊召;苏虎;陶晶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6F17/50 分类号: G06F17/50;G06N3/12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代理人: 宋焰琴
地址: 10019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动态 规划 遗传 算法 装配 序列 方法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动态规划与遗传算法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装配成本占产品制造成本的40%到50%,装配自动化一直是制造自动化中的瓶颈问题。装配序列规划属于装配规划中作业集规划层次,它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对于给定的产品,以什么样的次序来装配产品的零部件。装配顺序是描述产品装配过程的重要信息之一,其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可装配性。装配质量及装配成本,并且装配序列规划本身是一个十分费时和容易犯错的过程,因此装配序列的自动化规划对于实现装配序列优化和缩短装配序列规划时间具有重要意义[1-3]

当前常用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图论的割集算法,通过对产品装配关联图进行割集运算,得到所有可行装配序列的装配图,通过对装配图进行求解,搜索出最优的装配序列。这种算法的优势是能通过搜索得到全局最优解,其缺点是总序列数随零件数的增加呈指数级增加,带来了很大的计算量[4,5]。另一种是基于仿生算法、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算法,这类算法可以通过对算法参数的设置控制算法的收敛速度,并得到较优的装配序列。其优点是,零件数的增加带来的计算量的增加是多项式级,其缺点是不一定能得到全局最优解[6-10]

参考文献

[1]NiuXinwen,Ding Han,XiongYoulun.A review of computer-aided 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J].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1,12(12):1440-1443.

[2]Sanderson A C,de Mello L S H,Zhang H.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J].AI Magazine,1990,11(1):62.

[3]Shi Miao,Tang Shuofei.A review of assembly sequences planning[J].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4,31(6):30-34.

[4]Su Q.A hierarchical approach on 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 and optimal sequences analyzing[J].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2009,25(1):224-234.

[5]Yang Guang.The research of 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 based on an engine[D].Northeastern University,2008.

[6]Marian R M,Luong L H S,Abhary K.A genetic algorithm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assembly sequences[J].C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6,50(4):503-527.

[7]Dini G,Failli F,Lazzerini B,et al.Generation of optimized assembly sequence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J].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1999,48(1):17-20.

[8]Xia Pingjun,Yao Yingxue,Liu Jiangsheng,et al.Generating optimized assembly sequence by virtual reality and bionic algorithm[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7,43(4):44-5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07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