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GPON光模块和BOB的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0511.7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0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201616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gpon 模块 bob 芯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GPON光模块和BOB的芯片,其包括主芯片电路和APD升压电路,且所述APD升压电路集成在芯片内部。本发明的应用于GPON光模块和BOB的芯片除了能实现一般光模块芯片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之外,还能提供GPON BOSA所需要的高驱动电压;其将升压电路集成到芯片内部,从而简化了主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为电路板节省空间;现有技术中闭环控制需要的3个引脚,而本发明中只需要一个电压输出引脚即可,大大方便了GPON光模块和BOB的应用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芯片,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GPON光模块和Bosa on Board(BOB)的芯片。
背景技术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GPON)最早由FSAN组织于2002年9月提出,ITU-T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3月完成了ITU-T G.984.1和G.984.2的制定,于2004年2月和6月完成了G.984.3的标准化,从而最终形成了GPON的标准族。基于GPON技术的设备基本结构与已有的PON类似,也是由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 Terminal,OLT),用户端的光网络终端或称作光网络单元(ONT/ONU),连接前两种设备由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和无源分光器(Splitter)组成的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 Network,ODN)以及网管系统组成。
在GPON系统中,ONU的光模块负责把OLT传输的光信号转换为ONU可识别的电信号。GPON光模块的组成部分大致可分为:1、光收发一体器件(BOSA);2、光模块芯片;3、外围电路。其中,由于GPON的BOSA对于接收灵敏度和响应速度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光接收端需要使用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 Diode,APD),因此就需要部分独立的升压电路来为APD提供较高的反向电压。
随着目前GPON技术的发展,光模块正在逐渐被BOB技术取代。BOB技术相比光模块省去了外壳,不再作为一个独立模块,而是把芯片和外围电路直接移植到ONU电路板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但是同时对于布局和布板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一些用于GPON光模块和BOB的芯片中,升压电路大部分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案。其中,图中的MOS管Q1、MOS管Q2、电感L8、二极管D1、电容C19和电容C20组成了主要的Boost升压电路部分。
具体地,用于GPON光模块和BOB的芯片U1的第40脚APD_CTRL进行高速的高低电平切换来控制MOS管Q1、Q2的开关。仅以MOS管Q1为例,系统开始供电后,当MOS管Q1关闭时,电容C19的后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MOS管Q1开启之后,输入电压流过电感L8,二极管D1用于防止电容C19和C20对地放电,使得电感L8储能。MOS管Q1再一次关断时,由于电感L8的电流保持特性,需要新的电流泄放路径,即开始对电容C19和C20充电,电容C19和C20两端电压升高,此时电压Vcc_APD已经超过输入电压,升压完毕。 升压后的电压通过38脚反馈回芯片来控制APD_CTRL的高速切换。不断重复以上的过程,就可以得到APD二极管所需要的30V以上电压。
因此,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升压电路设计在芯片外围,通过芯片来控制MOS管开关。虽然升压电路本身近似于典型的Boost电路,涉及的器件并不太多。但在实际GPON光模块和BOB的应用中,还是会占用大量的布板空间。GPON光模块和ONU本身空间就有限,而且高速信号对走线又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外部电路的设计越简单越好。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GPON光模块和BOB的芯片,其针对GPON光模块和BOB芯片的应用,提供了一种能够简化外围电路设计的芯片方案,其将电感、二极管、MOS管、电容等构成的升压电路集成进主芯片,使得外围设计从原来的Boost电路简化为简单的滤波电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05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骨伞的交叉拉片结构
- 下一篇:具有固定套上的伞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