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程点和道路轮廓面的道路三维精细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0444.9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1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结臣;陈文龙;芮一康;倪皓晨;伍钟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蔡晶晶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程 道路 轮廓 三维 精细 建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程点和道路轮廓面的道路三维精细建模方法,属于地理空间三维建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GIS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现实空间数字化、虚拟化以建立数字地理空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把握高新技术潮流、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数字城市、数字地球等为代表的数字地理空间在土地利用监管、空间信息管理、城镇体系规划和管理上都有着重要作用。数字地理空间建立的基础是地理数据三维模型的建立。数字地理空间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虚拟现实系统,通过显示器、触摸屏、鼠标、键盘等计算机外设设备与用户交互仿真,使之产生身临其景的感觉,所以数字地理空间展现的不是二维的、静态的、局部的图像和数字,而是三维全景、可交互式的实时场景,其中的场景能随着用户视野的不同而实时改变,所以这就要求将地理空间中的所有地物全部数字三维模型化。测绘手段获取的地物空间数据基本属于2D或者2.5D结构,表现的只是平面信息,高程信息只是作为属性信息关联在其中,无法表现地物的三维结构。为了将实地采集的测量数据用于数字地理空间,传统的方法是借助AutoCAD或者3DS MAX等三维建模软件根据地理坐标人工建立三维模型,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在小范围采用尚可,大规模建模往往是要耗费大量资源的,而且是不现实的,况且这些建模软件不是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的模型还存在着与地理基面衔接的问题。
目前已经有研究者开始探索利用计算机自动大规模三维建模,并取得一定成果,其方法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类:利用高程点划分泰森多边形建模和利用DEM高程建模,这些方法适用于不需要约束边界和不考虑内部平整的情况。但是道路面作为一种人工修筑的大面积地物,具有自身的特点,如道路面横向基本平整,纵向则可能有较大的高低起伏,各种不同属性的道路面,如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其内部可能各有各的高程变化,但是相互的边缘一定是衔接的,道路面三维模型大体应该由规则凸多边形组成,且包含的多边形面的数目不宜太多。现有的方法用于道路三维建模则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程点和道路轮廓面的道路三维精细建模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高程点和道路轮廓面的道路三维精细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道路轮廓面的中心线按相同间距平分,记录每个平分点;
第二步、作每个平分点到道路面边线的垂线;
第三步、以平分点为中心,相应的最大垂线长度为半径画圆,搜索圆内的高程点,并对异常高程点进行剔除,利用剩下的高程点通过空间插值的方法得到平分点的高程;
第四步、在按道路方向连接平分点获得连接线,并计算连接线的坡度值,当相邻连接线的坡度值差异过大时,则对具有异常坡度值的平分点的高程进行修正,获得一组坡度变化较小的连接线;
第五步、按照坡度值变化,对该组连接线进行的平滑处理,将平分点调整至平滑后的连接线上,使平分点的高程变化平稳;
第六步、在每个平分点上作道路中心线的垂线作为切割线,用切割线水平切割道路轮廓面,计算每个切割面的三维形态,连接相邻三维切割面即获得构成整个道路面的三维精细模型。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利用道路轮廓面中心线,参照道路面宽度,将道路轮廓面分割为一定步距的多个片段,分别模拟每个道路片段的三维形态,然后再组合成整个道路三维模型,即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方式,从而使得能够较好地模拟道路面各个部分的三维变化情况,而且每个平分点的高程点搜索半径限制在道路面以内,避免了道路面外面高程的干扰,因此本发明能够较准确地去除非关联高程点,为道路面高程的准确计算做出了贡献。
在传统的三维建模方法中,无论是使用泰森多边形还是DEM,都难以顾及道路面边线的约束条件,容易引进外部高程点,对三维计算的精度造成干扰,使得生成模型的边缘通常不与道路面的边缘重合,这时就需要使用原有的二维的道路面去裁剪三维模型,使得运算量巨大、耗时长、而且需要人工进行修正。而且传统方法生成模型的面片形状往往不规则;在高程点数量多时,面片数量冗余,在高程点数量少时,面片数量又过少难以模拟道路的三维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04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