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冷却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8401.7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8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垰宽明;五头直纪;山崎洋一郎;泽田祐介;宫胁康贵;山城裕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钢建机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李婷 |
地址: | 日本广岛***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冷却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将电池冷却的电池冷却构造。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以往的电池冷却构造。在该文献的[说明书摘要]的[解决手段]中有以下的记载(以下,对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附图标记附加括弧)。“具备保持方形电池(10)的……下表面的下表面保持部(35)……,在位于冷却面(41)侧的下表面保持部(35)上……,形成缺口部(36),以使方形电池(10)的冷却面(41)侧的面露出,穿过该缺口部(36),将热传导片抵接在电池组(11)的冷却面(41)上,将冷却板抵接在该热传导片上。”通过该结构,实现了“使用冷却板效率良好地将电池组冷却”(该文献的[说明书摘要]的[课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11-3477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有花费由热传导片带来的成本的问题。更详细地讲,如在该文献的图5及图13中记载那样,下表面保持部(35)相对于电池组(11)的冷却面(41)(电池传热面)向冷却板(12)(散热器)侧突出。因此,如果热传导片(40)(热传导部件)较薄,则在冷却面(41)与冷却板(12)之间形成间隙,不能充分地进行电池组(11)的冷却。为了确保冷却性,需要使热传导片(40)的高度(H1)变得足够高。于是,由热传导片(40)带来的成本变高。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电池的冷却性能且削减热传导部件所花费的成本的电池冷却构造。
本发明的电池冷却构造具备:电池;散热器;绝缘性的保持部件,配置在上述电池与上述散热器之间,保持上述电池;和绝缘性的热传导部件,配置在上述电池与上述散热器之间。上述电池具备作为上述散热器侧的面的电池传热面。上述电池传热面具备:保持部件接触部,上述保持部件接触该保持部件接触部;和保持部件非接触部,是与上述保持部件接触部不同的部分,上述保持部件不接触该保持部件非接触部。上述散热器具备:主体部;和凸部,以从上述主体部朝向上述保持部件非接触部且避开上述保持部件的方式形成为凸。上述凸部具备作为上述电池传热面侧的面的凸部传热面。上述热传导部件接触在上述保持部件非接触部和上述凸部传热面上。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确保电池的冷却性能且削减热传导部件所花费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构造1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冷却构造1的II向视图。
图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构造201的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池冷却构造201的IV向视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构造301的图。
图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构造401的图。
图7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构造501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构造501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及图2对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构造1进行说明。
电池冷却构造1是用来将图1所示的电池10冷却(调整温度)的构造。电池冷却构造1例如设在车辆中。该车辆例如是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例如是挖掘机。该挖掘机例如是混合动力挖掘机(通过发动机动力和电力动作的挖掘机),此外例如是电动式挖掘机。电池冷却构造1具备电池10、保持部件30、热传导部件40和散热器50。
电池10例如是蓄电池。电池10通过充放电而发热。电池10例如是长方体状等。在电池10的表面中,有电池传热面20和侧面25。
电池传热面20是电池10的表面中的散热器50侧的面。电池传热面20是平面状(也可以是大致平面状)。电池传热面20是电池10的例如下表面。
(关于电池宽度方向X、电池上下方向Y)这里,设是与电池传热面20平行的方向且将保持部件30L(后述)与保持部件30R(后述)连结的直线延伸的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为“电池宽度方向X”。在电池宽度方向X中,设从保持部件30朝向电池传热面20中央部的一侧为“内侧XI”,设从该中央部朝向保持部件30的一侧为“外侧X2”。设与电池传热面20正交的方向为“电池上下方向Y”。在电池上下方向Y中,设从电池10朝向散热器50的一侧为“下侧Y1”,设从散热器50朝向电池10的一侧为“上侧Y2”。另外,电池上下方向Y也可以并不一定是铅直方向(例如也可以是水平方向)。
在电池传热面20中,有保持部件接触部21和保持部件非接触部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钢建机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未经神钢建机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84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线及其无线通讯设备
- 下一篇:蓄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