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外用药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8353.1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8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邵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国辉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K9/06;A61P29/00;A61P19/02;A61K35/413;A61K35/64;A61K35/64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纪艳艳 |
地址: | 27203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湿热 痹阻证 外用 药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外用药物、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背景技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的慢性炎症,早期或急性期关节多呈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晚期则导致关节破坏、强直、畸形。在我国患病率为0.4%左右,任何年龄段都可能罹患,但发病的高峰年龄在20-40岁,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上西医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根治。而且由于其严重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患者多不能坚持服用。
本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是由风、寒、湿、热侵袭机体以致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热痹。临床上中医一般将RA实证分成风寒湿痹证、热毒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浊痹阻证、瘀血痹阻证五种证型。
湿热痹阻证多见于RA发病早期阶段,其病因病机与“着痹”等不同。是素体阳盛,感受风寒湿邪,经久不愈,邪留经络蕴而化热,或直接感受湿热之邪所致。湿为阴邪,湿盛则肿,热盛则疼,故RA发病早期多有关节红肿热痛、肢体困重、皮下结节、晨间僵硬等症。西医认为此期关节炎症、渗液、部分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尚未骨组织及关节的破坏。湿热互结,阻滞经络关节是本证型的基本病机。
多年来,中医药治疗RA有较多临床研究,有不少单方和复方,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多以口服汤剂为主,患者不宜长期应用,停药易复发。其他如针灸、推拿疗法多仅仅缓解症状。一些中药外洗和膏剂比如风仙膏、祛风活血洗方等能解除症状,但疗效不满意。王会菊等曾有自制中药外敷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将雷公藤98g,乳香49g,没药49g,透骨草115g,红花82g,细辛33g,白芷49g,当归82g,赤芍82g,川芎49g,川牛膝98g,丹皮115g,自然铜98g等中药,一起烤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混匀,根据关节红肿范围,取适量的中药外敷粉末用醋调成稀糊状涂抹纱布垫上,厚度约0.5cm外敷于红肿处。但是方法复杂,患者不易于应用,疗效欠佳。
本发明人邵国辉受家传熏陶,一直致力于五倍子熬膏治疗各种痹症。2000年曾发表文章以五倍子为主药熬膏贴敷治疗“着痹”,疗效颇佳,但主要治疗湿邪较重的风寒湿痹症。2003年开始探索用于各种膝关节滑膜炎性积液,2006年发表的论文《五倍子膏配熏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性积液66例》,疗效确切,但仍局限于风寒湿痹证型。2005年开始临床用于治疗RA也取得一些效果,但有效率不高,经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原配方偏温、偏燥,只适用于湿邪侵袭为主的RA风寒湿痹证。对于RA湿热痹阻型药证不符,不仅无效,反而犯“虚虚实实”之弊,导致病情加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治疗效果理想、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外用药物、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外用药物,包括硬膏和熏剂;硬膏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五倍子200-500g、牛黄5-12.5g、丹参40-100g、桑枝50-250g、荆条蜂蜜200-500g;熏剂包括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玄参15-25g、山栀子15-25g、赤小豆15-25g、络石藤15-25g、毛冬青15-25g、薏苡仁15-25g、乳香10-20g、没药10-20g、威灵仙10-20g、丹参10-20g、川穹10-20g、牛膝10-20g、秦艽10-20g,防己5-15g、甘草5-15g。
一种所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以上药品配伍比例将五倍子炒干至棕黄色,研细过200目筛,丹参粉碎研细过200目筛,牛黄研细粉与五倍子、丹参混匀备用;
2)荆条蜂蜜入锅内,加桑枝熬炼至出现大量细腻泡沫,颜色转为酱红色为度;去除桑枝,将五倍子、丹参及牛黄混合粉末加入熬炼过的荆条蜂蜜内,以桑枝搅拌,然后揉压成饼状硬膏,粘在布背上搁置以去火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国辉,未经邵国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83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倾角重型振动放矿机
- 下一篇: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