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重质油制备炭素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7812.4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5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聂郁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郁栋 |
主分类号: | C10C3/02 | 分类号: | C10C3/02;C10C3/06;C10C3/00;C08G6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510655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质油 制备 炭素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碳材料、燃料化工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工业规模的、由重质油制备炭素材料的方法。
技术背景
我国是世界能源大国之一,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焦炭年产量约4亿吨,占世界焦炭产量的60%,从炼焦煤气中回收的煤焦油产量1800万吨/年。石油加工能力达到4亿吨/年,各种加工方法产生的重质油达6000万吨/年。而现今对煤系、石油系重质油的利用方法非常有限。实际上大部分应用还只停留在筑路、防腐、防水材料或最终一烧了之等初级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利用重质油已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
随着技术进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全球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在炭素材料的需求迅速扩大。沥青基碳纤维、泡沫炭、炭微球、COPNA树脂、C/C复合材料等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新型碳材料在工业生产方面,尤其是高级炭材料前驱体——中间相沥青迟迟没有进展,大多为实验室研发成果,形成工业的技术案例鲜见。现有炭素材料工业生产技术一直存在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制约了新型碳素材料的应用推广。
煤系、石油系重质油富含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C/H比高,是生产碳素材料的优良原料。重质油热反应时,烷烃、环烷、芳烃的烷基侧链裂解为小分子,芳烃、烷基芳烃、环烷芳烃、烯烃则缩聚为大分子。随着缩聚的不断深入,多环芳烃缩合为稠环芳烃,稠环芳烃缩合为胶质,胶质缩合为沥青质,沥青质以分子束或胶体颗粒的形式存在。随着反应的深入,颗粒胶体或分子束芳香烃和极性分子缩聚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一种与沥青母液有明显界面的沥青液晶。它既有各向异性的固体特性,又有能流动、悬浮时呈球状的液体特性,故称为中间相。当缩聚继续深入时,就转变为半焦直至焦炭。
通过工艺设计,控制缩聚反应深度,将产物分离成二甲苯可溶物和二甲苯不溶物,二甲苯不溶物经过氢化共炭化、热处理,即可制成完全光学各向异性沥青,二甲苯可溶物经过热处理即可制成完全光学各向同性沥青。完全光学各向同向性沥青是生产通用型碳纤维的优良原料,完全光学各向异性沥青是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的原料。而纯度很高的稠环芳烃则是合成COPNA树脂的优良原料。
从重质油出发,生产炭素材料的专利很多。中国专利CN100844B介绍了一种由高分子量沥青材料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中国专利CN1031556A介绍了一种生产中间相沥青的连续方法;中国专利CN103205271A介绍了高温煤焦油加氢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中国专利CN101085828A介绍了一种制备缩合多环多核芳香烃树脂的方法;中国专利CN101135074A介绍了通用级沥青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但这些专利都是针对某一种碳素材料的制备方法,不能灵活调节,同时生产用于制备高性能型碳素纤维原料(中间相沥青)、用于制备通用型碳纤维原料(各向同性沥青)及用于C/C复合材料的浸渍剂,炭素材料的粘结剂,热固性的COPNA树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以一种重质油作为原料,灵活调节同时生产中间相沥青、各向同性沥青及COPNA树脂的方法,包括:
1、将重质油进行预处理,脱除重质油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自由炭粒及二甲苯不溶物(以下简称XI),得到精制重质油;
2、将精制重质油进行适当热缩聚,控制新生的XI在5~25%,QI<1%(wt),同时将热缩聚过程中裂解的裂解气及轻组分蒸馏分离,得到裂解重油;
3、将裂解重油用二甲苯溶解洗涤并分离,得到二甲苯可溶组分及二甲苯不溶组分;
4、将二甲苯不溶组分用氢化重质溶剂溶解,并将此溶液进行氢化共炭化处理,除去氢化共炭化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裂解气、裂解轻组分和氢化重质溶剂,得到氢化沥青;
5、将氢化沥青进行热处理,得到中间相沥青;
6、将第3中得到的二甲苯可溶组分进行溶剂分离,脱除二甲苯溶剂得到可溶组分;
7、可溶组分一部分循环回第2中与精制重油一同进行热缩聚,一部分进行热处理并分离<350℃馏分油,得到各向同性沥青;
8、将第7中分离得到的<350℃馏分油,在质子酸环境下与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得到CNPNA树脂;
9、将第4中分离的裂解气、裂解轻组分及氢化重质溶剂与第2中热缩聚产物一同进入分馏塔分馏,从侧线抽出氢化重质溶剂;
10、将侧线抽出的氢化重质溶剂一部分循环回第2中与精制重质油可溶组分一同进行热缩聚,一部分作为溶剂送去氢化重质溶剂罐。
下面逐一说明各步骤的特点,作用及工艺过程:
第一步:原料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郁栋,未经聂郁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7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点同屏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视音频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