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抗菌作用的γ-苯亚甲基-γ丁内酯衍生物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7640.0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6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锋;段明星;高杨;姜梅;严泽民;徐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7/58 | 分类号: | C07D307/58;A61K31/365;A61K8/49;A61P17/00;A61P17/10;A61P31/04;A61P31/10;A61Q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抗菌 作用 甲基 内酯 衍生物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γ-苯亚甲基-γ-丁内酯衍生物。
背景技术
仿生抗菌剂是由人工仿制自然界化合物而制成的抗菌剂。当发现自然界中某种动、植物体内含有的物质具有抗菌作用时,人们便研究这些物质的生物活性、有效成分、化学结构,再用人工合成方法仿制这些化合物或它的类似物用作抗菌剂。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新抗菌的先导物,并进行“仿生”合成,已成为当前抗菌剂开发的热点。由于仿生抗菌剂出自安全的天然物,具有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广谱、高效等特点。
仿生抗菌剂目前一般分为三类,一是植物源抗菌剂有效化学结构的修饰物,二是模仿生物抗菌剂的有效化学结构,通过人工合成而获得的农药产品,三是在生物源中筛选出有抗菌活性的化学结构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进行多种结构修饰而合成的系列化的抗菌化合物。由植物源物质经化学结构改造开发新抗菌剂是仿生合成中最为成功的一个领域。
很多天然产物中都含有丁内酯结构,此类化合物中有不少已被报道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而其关键内核γ-丁内酯环的高效构建也是近年来有机合成中比较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例如番荔枝内酯就是一类有很强抗肿瘤活性的长碳链脂肪酸丁内酯。至今已发现这类化合物近400种,它们都具有多种的生物学活性,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抗肿瘤、抗疟、抗菌、杀虫、免疫抑制等多种显著的生物活性,是目前报道中体内外抗癌活性最强的化合物之一。大多数番荔枝内酷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普遍具有强大的细胞毒作用,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毒性选择性,且并不是“广泛细胞的毒剂”,因而研究前景广阔。天然产物Rhizobialide(12-羰基-硬脂酸-γ-丁内酯)作为一种硬脂酸内酯类化合物在2007年由韦革宏等人从甘草的根瘤菌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对细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靶标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均为100ug/ml。
伍越环等人研究了γ-亚甲基-γ丁内酯结构的原白头翁素的抗菌活性与其结构的关系,原白头翁素的结构是连有亚甲基的五元环不饱和内酯结构,他们在设计辅助化合物时,保留了五元环内酯的基本结构,研究环外双键(亚甲基)、环内双键和共扼性质对原白头翁素抗菌活性的影响,并与原白头翁素相比较,从而确定其生物活性中心。α-亚甲基-γ丁内酯、β-亚甲基-γ-丁内酯、γ-亚甲基-γ-丁内酯与原白头翁素的抑菌率近似,说明原白头翁素的抗菌活性在于丁内酯环上的γ-亚甲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γ-苯亚甲基-γ丁内酯衍生物;本发明另一个目 的提供γ-苯亚甲基-γ丁内酯衍生物在抑制或治疗皮肤抗菌药物及护肤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γ-苯亚甲基-γ-丁内酯衍生物,其结构式为:
其中:R1为H、OH、C1-C4烷氧基;
R2为H、OH、C1-C4烷烃氧基或C1-C4烷烃;
R3为H、OH、C1-C4烷氧基。
优选R1为H基、CH3O基、C2H5O基、C3H7O基或C4H9O基;R2为OH基,;R3为H基。
优选R1为H基;R2为OH基;R3为H基。
优选R1为CH3O基、C2H5O基、C3H7O基或C4H9O基;R2为OH基;R3为CH3O基、C2H5O基、C3H7O基或C4H9O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7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