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涌治污的菌种繁殖播撒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17565.8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3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力;何贞俊;何用;陈文龙;杨芳;苏波;蒋然;穆守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郭晓桂 |
地址: | 5106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污 菌种 繁殖 播撒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涌治污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河涌治污的菌种繁殖播撒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流速较小且没能彻底截污的城镇河涌,水质严重污染是难于避免的。而为治理河涌水质污染,近年来以人工微生物浮岛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治污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其将生物膜载体浮于水面,利用固定于载体下方的曝气装置进行曝气充氧,由此来促进位于水中的生物膜上的菌种(微生物)繁殖,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从而改善水质,但是这种生物治污方式存在如下不足:1、曝气点与载体的相对位置基本稳定不变,气泡行踪固定,水中含氧量分布不均,导致生物膜载体上的菌种的生长、除污效果降低;2、由于生物膜载体处于静止状态,繁殖的菌块不易脱落,而脱落时菌块体积较大,不浮则沉,难于在水中长时间流动,影响除污效果;3、河涌往往需要行船,所以,为防止浮于水面的载体阻碍船只航行,微生物浮岛一般只布设于河涌的两侧,而不能沿河涌的全断面布设,这样,河涌中间的主流区则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涌治污的菌种繁殖播撒设备,其能加快生物膜上的菌中的生长以及脱落,并可沿河涌的全断面布设,从而提高治污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河涌治污的菌种繁殖播撒设备,包括可安置在河涌底部的基架、可安放生物膜载体的菌种繁殖支架,所述的菌种繁殖支架位于基架的上方的水中,基架上安装有可向菌种繁殖支架上的生物膜载体曝气充氧的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的进气管与气泵连接,基架在纵向方向上至少有一端固定有向上的固定架,固定架上铰接有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摆动并带动菌种繁殖支架朝基架的两端来回摆动的摇杆。
本发明所述的河涌治污的菌种繁殖播撒设备,由于将安装有曝气装置的基架安置在河涌底部,安放生物膜载体的菌种繁殖支架则设于位基架上方的水中,其均处于水面以下,不会阻碍通过该相应位置的船只,因此可沿河涌的全断面布设,使河涌中间的主流区则也得到有效的治理,提高治污效果;另外,菌种繁殖支架在由驱动装置驱动的摇杆带动下朝基架的两端来回摆动,一方面,可改变生物膜载体和曝气点的相对位置,使曝气装置所产生的气泡在上浮过程中被随菌种繁殖支架摇摆的生物膜载体扰动,形成强烈紊乱,加强溶解氧的效果,并使水中含氧量分布更为均匀,从而提高生物膜载体上的除污菌种的生长、以及除污效果,另一方面,生物膜载体上生长的治污菌种随生物膜载体摇摆的过程中,容易从生物膜载体上不断脱落并散布在水中,然后在气泡和水流的共同作用下往下游的水体中扩散,提高治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基架和固定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曝气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所述的河涌治污的菌种繁殖播撒设备,包括可安置在河涌底部的基架1,以及可安放生物膜载体(图中未表示)的菌种繁殖支架2,菌种繁殖支架2应尽可能放低靠近河涌底部,以不影响河涌行船为准,治污菌种(微生物)则可在生物膜载体上大量繁殖,由于菌种繁殖支架2位于基架1的上方的水中,与基架1一同处于水面以下,不会阻碍通过该相应位置的船只,因此可沿河涌的全断面布设,使河涌中间的主流区则也得到有效的治理,提高治污效果,基架1上安装有可向菌种繁殖支架上的生物膜载体曝气充氧的曝气装置3,该曝气装置3的进气管31与气泵(图中未表示)连接,基架1在纵向方向上至少有一端固定有向上的固定架4,固定架4上铰接有可在驱动装置(图中未表示)的驱动下摆动并带动菌种繁殖支架2朝基架1的两端来回摆动的摇杆5。摇杆5带动菌种繁殖支架2朝基架1的两端来回摆动,一方面,可改变生物膜载体和曝气点的相对位置,使曝气装置3所产生的气泡在上浮过程中被随菌种繁殖支架2摇摆的生物膜载体扰动,形成强烈紊乱,加强溶解氧的效果,并使水中含氧量分布更为均匀,从而提高生物膜载体上的除污菌种的生长、以及除污效果,另一方面,生物膜载体上生长的治污菌种随生物膜载体摇摆的过程中,容易从生物膜载体上不断脱落并散布在水中,然后在气泡和水流的共同作用下往下游的水体中扩散,提高治污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的基架1和菌种繁殖支架2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连杆6,支撑连杆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基架1和菌种繁殖支架2铰接,摇杆5的中部铰接于固定支架上,下部与菌种繁殖支架2铰接,上部则与驱动装置(图中未有示)连接,并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以其铰接于固定支架的中部为支点摆动,并带动菌种繁殖支架2朝基架1的两端来回摆动,所述的驱动装置可以为电机或者气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75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