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草蔻高产栽培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17533.8 | 申请日: | 2014-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8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曾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建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草蔻 高产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小草蔻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小草蔻,姜科,山姜属植物,叶片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并具小尖头,基部渐狭,除边缘被毛外,两面均无毛;叶舌钝,革质。总状花序直立,花序轴被绢毛;小苞片长圆形,花萼钟状,花冠无毛,花柱无毛;子房圆球形,果圆球形,花期:4-6月;果期:5-7月。产我国广东,生于密林中,越南亦有分布。常规生姜的栽培方法是3月中下旬开始晒姜、困姜、室内催芽,约20-30天左右当芽长至1-1.5cm时开沟种植。由于小草蔻前期发芽缓慢,对温度敏感,播种前需要准备时间较长、头绪繁琐、费工费力,从播种到出苗需要25-30天,从出苗到5-6片叶需要25-30天,期间造成土地闲置时间长达60-70天,足以种植一茬春季蔬菜。而且生姜幼苗怕强光,需要田间搭棚遮荫。传统方法种植生姜费时、费力,种小草蒄使用量大,田间占用土地时间长,一年只能种一季,不利于茬口调节,出苗时间不一致,造成大小苗、弱苗、缺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草蔻高产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组培育苗:采种选择在连续晴天7~8天后进行,在制种前2~3天从土壤中成丛挖出需要作种的小草蔻植株,清除泥土,并于室内通风阴凉的地方倒挂着晾干2~3天;选择块茎上的侧芽或已抽生的嫩芽作为外植体材料;去除块茎上过长的叶片及根系后,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泥土,并将用作外植体材料的嫩芽与老茎切割开,并用湿脱脂棉花蘸按重量计的0.5%的洗衣粉水轻擦用作外植体材料的嫩芽和块茎的表面,再在自来水下冲洗10~20分钟;在洁净工作台上,去除用作外植体材料的嫩芽上多余的叶片及外苞叶;将块茎上用作外植体材料的侧芽中的大的侧芽切下,每块外植体材料大小为1~2cm×1~2cm大小,每瓶3~4个块材料;用75%酒精浸泡30s后,用无菌水冲洗一次,再注入0.1%升汞溶液进行浸泡消毒20~25分钟,在无菌水中漂洗5~6次,每次5~6分钟;后浸入无菌水中备用;将经过上述处理的外植体材料转入初代诱导芽形成的诱导芽培养基上,每瓶1个芽,培养容器为250ml的广口玻璃瓶;所述诱导芽培养基为:MS+6-BA4.0~5.0mg·L-1+KT5.0mg·L-1+NaH2PO4170mg·L-1+白糖3%+琼脂0.6%,pH5.8~6.0;6-BA即6-苄氨基嘌呤;KT即6-糠氨基嘌呤;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2.5~19μmol·m-2·s-1,温度27~28℃,培养周期30~40天,这时将外植体材料取出,于洁净工作台上进行切割处理;切割方法如下:切除材料上褐化的组织块,去除芽体多余的叶片,保持1~2cm的团块大小;然后转入同种培养基中,继代繁殖3~4次, 培养周期为30~40天直到作为培养体的团块的基部长出2~4个不定芽,待不定芽生长和增殖较稳定时,转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诱导不定芽产生;不定芽增殖培养将已长出不定芽的团块按生长方向进行增殖切割,每个团块保留2~3个不定芽,并切除过长的叶片,接入增殖培养基中;不定芽生根培养,从所述不定芽的芽丛中切下生长正常的、叶面带有花斑的、高2~3cm的实心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达不到生根标准的培养团块则按生长方向进行增殖切割,每个团块保留2~3个不定芽,并将团块芽放入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当所述不定芽即小苗在生根培养基上生长20~35天时,即开始有小根长出;此时将高3~5cm、带有2~4片叶及具根的达标植株移栽到温室大棚中进行驯化栽培;移栽时洗净附着在根上的培养基,以减少断根断叶现象;并用800倍百菌清或轮多克浸泡5分钟后栽种于筛盘上,培基质为泥炭土与珍珠岩混合基质,比例3∶1;
棚内炼苗:当苗长至5-6片叶时,揭开棚膜,炼苗5-10天,以提高其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此时仍需遮荫;
营养钵移栽:将苗高15-20cm的苗从育苗畦内提出,移栽到由可自然降解材料制成的营养钵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建,未经曾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75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换能器的运动机构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下一篇:程序继电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