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层建筑空腔基础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17481.4 | 申请日: | 2014-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8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生玉;马明国;程群;孔康伟;林贵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长江***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层建筑 空腔 基础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技术领域,属于一种超高层建筑电梯井基坑空腔基础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发展,现代建筑业向着高、大、深以及复杂结构方向拓展,其中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如高层建筑或大型设备基础,桩基础的超厚超大承台,水工结构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量大,极易引起混凝土由于内外部温度差超过25°C而开裂,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延长施工工期。目前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什么理想的施工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力高,成本低的超高层建筑电梯井基坑空腔基础的施工方法,以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基础施工过程中的难题,从而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及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高层建筑空腔基础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实施:
1、定位放线及垫层防水施工,采用对大体积混凝土四周放坡喷锚支护形式作为模板;
2、底层实心结构钢筋骨架支设;
3、底层实心结构钢筋绑扎,基础的底板钢筋直径大、层数多,且底板厚钢筋间间距大,底板钢筋支撑采用16号槽钢制作的马镫制作支撑,对于采用槽钢作为钢筋支架横梁和立柱时,横梁的间距和立柱的的间距设置3m一道,钢架立柱与钢梁采用焊接处理来增加整体性;
4、底层实心结构首次砼浇筑,浇筑方法采用“斜向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浇,一次到底”连续施工的方法,采用斜面分段分层踏步式浇捣方法,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坡度为1:8左右,分层浇捣使新混凝土沿斜坡流一次到顶,使混凝土充分散热,从而减少混凝土的热量,且混凝土振捣后产生的泌水沿浇灌混凝土斜坡排走,在第一次振捣之后20-30分钟进行第二次复振;
5、空腔结构钢筋马镫支设;
6、空腔结构钢筋绑扎;
7、空腔结构模板支设,对基础空腔内搭设满堂支撑架,立杆在搭设时纵横向的距离要均匀,立杆底部均应加设垫板,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接头交错布置,相邻立杆不得设置在同一位置,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者采用搭接,对接扣件交错布置,模板支撑架水平杆在与已施工完成的墙体相遇时,需与墙体顶紧,每根水平杆与立杆交汇处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同时在空腔顶部预留500洞口作为模板材料传出口;
8、空腔结构砼浇筑,砼浇时,先对称浇筑空腔外墙部分,然后对称浇筑内墙及顶板,顶板砼浇筑时,应由中心向四周分层进行浇筑;
9、空腔结构砼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砼结构表面满铺一层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过快而使混凝土失水,再在薄膜上盖2层麻袋,最后在麻袋上载铺一层后薄膜,用于防止外部雨水淋湿麻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无施工方法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采用空腔基础施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中水化热大,裂缝控制难的难题。本发明技术简单,现场施工效率高,质量可靠,施工工期短,劳动力强度低,可安排劳动力同时进行施工;材料可于材料加工场内进行加工,现场可直接进行拼装工作,节省了工期;施工质量到达了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图。
图3是本发明的基础示意图。
附图标号为:1-钢管,2-槽钢,3-钢筋,4-止水钢板,5-混凝土,
6-桩,7-塑料薄膜,6-麻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一种超高层建筑空腔基础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实施:
1、定位放线及垫层防水施工,采用对大体积混凝土四周放坡喷锚支护形式作为模板;
2、底层实心结构钢筋骨架支设;
3、底层实心结构钢筋绑扎,基础的底板钢筋直径大、层数多,且底板厚钢筋间间距大,底板钢筋支撑采用16号槽钢制作的马镫制作支撑,对于采用槽钢作为钢筋支架横梁和立柱时,横梁的间距和立柱的的间距设置3m一道,钢架立柱与钢梁采用焊接处理来增加整体性;
4、底层实心结构首次砼浇筑,浇筑方法采用“斜向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浇,一次到底”连续施工的方法,采用斜面分段分层踏步式浇捣方法,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坡度为1:8左右,分层浇捣使新混凝土沿斜坡流一次到顶,使混凝土充分散热,从而减少混凝土的热量,且混凝土振捣后产生的泌水沿浇灌混凝土斜坡排走,在第一次振捣之后20-30分钟进行第二次复振;
5、空腔结构钢筋马镫支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74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板夹紧装置
- 下一篇:用于生产印制电路板的半成品和用于生产其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