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水大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7310.1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4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平河智博;北村正树;头岛周;篠原祐纪;龟井浩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TOTO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3D11/08 | 分类号: | E03D11/08;E03D11/13;E03D11/17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90 | 代理人: | 周善来,李雪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水 大便 | ||
1.一种冲水大便器,是利用从洗净水源供给的洗净水洗净便器本体并排出污物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盆部,具备污物承接面、位于上缘的内缘部、及形成在污物承接面下方的凹部;
吐水部,向所述盆部的前方吐出所述洗净水,形成沿所述内缘部的内周面回旋的回旋流;
及排水管路,其入口连接于所述盆部的凹部并排出污物,
所述盆部的凹部具备位于比积水水位更靠下方的底面以及连接该底面和所述污物承接面下缘部的壁面,
所述凹部的底面具备形成在前侧区域的前侧底面和形成在后侧区域的后侧底面,
所述盆部构成为,从所述吐水部吐出的洗净水形成从所述盆部的前方侧向所述排水管路的入口流动的主流,
所述凹部的底面的后侧底面构成为,将所述主流的一部分进行冲撞且该冲撞后的主流的一部分导向所述排水管路内的前方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具备:导入管路,与所述凹部的底面连接,具有大致相同直径且向后下方延伸;及排水弯管管路,与该导入管路连接并向上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后侧底面形成为朝向内侧向下方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前侧底面大致水平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前侧底面形成为位于比所述后侧底面的下端靠上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左右侧区域的壁面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排水管路的侧面以齐平面状态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的入口在俯视下以左右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前后方向的最大宽度的形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形成为,在俯视下其入口的前后方向中心位于比积水面的前后方向中心靠后的后侧,且其入口的面积为积水面面积的一半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部的上方污物承接面的整个区域向上方形成为凸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部形成有导水路,其用于从所述吐水部吐出的洗净水沿所述内缘部的内周面回旋,该导水路形成为从所述吐水部朝向所述盆部的前方端向下方逐渐倾斜,并从该前方端朝向后方侧向上方逐渐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具备:导入管路,与所述凹部的底面连接并向后方侧且下方延伸;上升管路,与该导入管路连接并向上方延伸;及下降管路,与该上升管路连接并向下方延伸,
所述导入管路形成为,在从与所述凹部的底面连接的流入口至与所述上升管路连接的流出口的全长上,在相对于所述导入管路的中央轴线呈直角的截面上,与从所述中央轴线呈水平延伸的线相比,位于下侧的下侧区域的截面积小于位于上侧的上侧区域的截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路形成为,在相对于其中央轴线呈直角的截面上,底面大致呈U字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的上升管路形成为其截面积大于所述导入管路的最小截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的上升管路的上面将所述上升管路与所述下降管路的边界部作为顶点,在比该顶点附近更靠上方的区域形成有用于防止产生虹吸作用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OTO株式会社,未经TOTO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731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单层网壳的螺栓鼓节点结构
- 下一篇:反循环挖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