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鸡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16983.5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8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尹玉港;谭会泽;张国良;刘松柏;魏师;陈永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4;A23K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527439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鸡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鸡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鸡饲料,以及该黄鸡饲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黄鸡因其肉质好而深受市场喜欢。饲养黄鸡对蛋白质要求较高,要求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前期(0-4周)21%-22%,后期(4周以后)18.5%-19.5%。寻找合适的蛋白质源,既能保证黄鸡生长得需求又能有效降低喂养成本一直是饲养黄鸡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优质黄鸡饲料,该黄鸡饲料的营养成分大大增加,同时又能节约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增加饲料厂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公开所述黄鸡饲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公开所述黄鸡饲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黄鸡饲料,由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组分组成:
玉米 650~750份;
维生素B12粕 10~100份;
豆粕 80~220份;
玉米蛋白粉 30~65份;
豆油 5-30份;
磷酸氢钙 13~18份;
石粉 8~12份;
食盐 2~4份;
赖氨酸 3~8份;
苏氨酸 0.4~1.5份;
蛋氨酸 1~3份;
预混料 5~11份。
上述的组分,皆为本领域常用的原料,均可以从市场中直接购得。本发明通过对饲料的配方进行合理的配伍,得到一种包含维生素B12粕的黄鸡饲料。其成本更低。
维生素B12粕是生产维生素B12的发酵菌体,经过烘干制粒后其粗蛋白含量高达61%左右,富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糖分及高蛋白,是养殖业优质的蛋白原料。维生素B12粕不同于豆粕、小麦等植物性蛋白,类似于鱼粉、蚕蛹等动物性蛋白饲料。但是目前为止,尚未见维生素B12粕全面营养评价以及在黄鸡饲料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所述预混料主要包括重量含量如下的营养成分:1500~3000mg/kg的Cu2+,20000~24000mg/kg的Fe2+,23000~29000mg/kg的Mn2+,7500~9500mg/kg的Zn2+,30~100mg/kg的硒,50~150mg/kg的碘,1500~2500KIU/kg的维生素A,350~550 KIU/kg的维生素D3,3000~6500mg/kg的维生素E,1~5KIU/kg的维生素K和>150mg/kg的胆碱。
所述黄鸡饲料的制备方法,先用粉碎机将玉米、豆粕、维生素B12粕、玉米蛋白粉粉碎,再按比例称取各组分,用混合机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经80℃制粒而成。
所述黄鸡饲料在作为黄鸡中鸡、大鸡阶段日粮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黄鸡日龄为21d~42d中鸡、43-64大鸡阶段。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有效拓展产业链,有效利用维生素B12粕,使得鸡饲料的营养成分大大增加,节约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增加饲料厂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述及的试剂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使用的试剂。
实施例1 ~4
先用粉碎机将玉米、豆粕、维生素B12粕、玉米蛋白粉粉碎,然后按按表1的配方比例称取各组分,然后混合均匀后制粒,得到所述黄鸡饲料。其中,预混料为自配制的黄鸡预混料,由公司在市场上购买的多维、多矿、胆碱等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而成,其中含有1500~3000mg/kg的Cu2+,20000~24000mg/kg的Fe2+,23000~29000mg/kg的Mn2+,7500~9500mg/kg的Zn2+,30~100mg/kg的硒,50~150mg/kg的碘,1500~2500KIU/kg的维生素A,350~550 KIU/kg的维生素D3,3000~6500mg/kg的维生素E,1~5KIU/kg的维生素K和>150mg/kg的胆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9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