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容量再热汽轮机的中压转子冷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16804.8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3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鸿;杨明;刘云锋;翁振宇;周佳惠;李庆;管继伟;刘长春;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5/08 | 分类号: | F01D5/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4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汽轮机 转子 冷却 方法 | ||
1.大容量再热汽轮机的中压转子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容量再热汽轮机的中压转子冷却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一、设置径向汽封:在动叶中间体(1)与静叶隔板(2)接触位置设置径向汽封(3);二:设置叶根槽:中压第一级动叶叶根(4)与转子叶轮(5)之间设置叶根槽(6),该叶根槽(6)作为冷却蒸汽通道;三、设置冷却蒸汽气管:在分缸中压外缸(7)、分缸中压内缸(14)和分缸中压进汽平衡环(8)之间开设冷却蒸汽管(9),且冷却蒸汽管(9)与冷却汽进口(10)连通;四、冷却:通入冷却蒸汽,冷却蒸汽依次流经冷却蒸汽管(9)、轴封(11)、叶根槽(6)和隔板汽封(12),冷却中压第一级动叶叶根(4)以及静叶隔板(2),这样转子表面被冷却蒸汽覆盖,高温再热蒸汽不会直接接触转子,起到了冷却中压转子的作用,通过设置径向汽封(3)控制冷却蒸汽对高温再热蒸汽的影响,通过调整轴封(11)、径向汽封(3)和隔板汽封(12)的汽封间隙,达到控制冷却蒸汽流量,进而达到控制转子表面温度的目的,最终实现对大容量再热汽轮机的中压转子的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再热汽轮机的中压转子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的冷却蒸汽为高压末级的低温蒸汽或高压排汽部分的低温蒸汽,温度为450℃~500℃。
3.大容量再热汽轮机的中压转子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容量再热汽轮机的中压转子冷却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一、设置径向汽封:在动叶中间体(1)与静叶隔板(2)接触位置设置径向汽封(3);二:设置叶根槽:中压第一级动叶叶根(4)与转子叶轮(5)之间设置叶根槽(6),该叶根槽(6)作为冷却蒸汽通道;三、设置冷却蒸汽汽管:在合缸中压外缸(16)、中压内缸(17)和中压进汽平衡环(15)之间开设冷却蒸汽管(9),且冷却蒸汽管(9)与冷却汽进口(10)连通;四、冷却:通入冷却蒸汽,冷却蒸汽依次流经合缸轴封(13)、冷汽管(9)、轴封(11)、叶根槽(6)和隔板汽封(12),冷却中压第一级动叶叶根(4)以及静叶隔板(2),这样转子表面被冷却蒸汽覆盖,高温再热蒸汽不会直接接触转子,起到了冷却中压转子的作用,通过设置径向汽封(3)控制冷却蒸汽对高温再热蒸汽的影响,通过调整合缸轴封(13)、轴封(11)、径向汽封(3)和隔板汽封(12)的汽封间隙,达到控制冷却蒸汽流量,进而达到控制转子表面温度的目的,最终实现对大容量再热汽轮机的中压转子的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再热汽轮机的中压转子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的冷却蒸汽为高压调节级漏汽的低温蒸汽和高压末级的低温蒸汽相混合得到的低温蒸汽,或高压调节级漏汽的低温蒸汽和高压排汽部分的低温蒸汽相混合得到的低温蒸汽,温度为450℃~5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8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