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尖锐前缘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6151.3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6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光;刘俊朋;罗磊;段刘阳;张立同;成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80 | 分类号: | C04B35/80;C04B35/565;C04B35/56;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尖锐 前缘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纤维预制体内芯表面包覆二维叠层碳纤维保护层的尖锐前缘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制作模具:依照尖锐前缘构件的设计图纸制作阳模和阴模,阳模与阴模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阴模内表面半径曲面与尖锐前缘构件的前缘半径曲面吻合;
步骤2、制备二维叠层碳纤维保护层:将叠层碳纤维布平铺于阳模表面,通过模具上预留的孔位采用纤维将碳布牢固缝合固定;采用CVI工艺沉积热解碳和SiC,固定保护层形状,脱模后获得二维叠层碳纤维保护层的壳体;
所述叠层碳布的厚度为模具间隙厚度;
步骤3、制备纤维预制体内芯:
采用CVI致密化方法制备碳纤维增强碳C/C或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SiC预制体,其密度控制在1.2g/cm3-1.8g/cm3范围,按尖锐前缘构件的内芯尺寸对预制体进行机械加工,获得尖锐前缘纤维预制体内芯;
步骤4、组二维叠层碳纤维保护层与纤维预制体内芯合:在壳体与内芯对应部位打孔,采用C/SiC销钉将壳体与内芯组合,得到尖锐前缘预制体;
步骤5、制备尖锐前缘:采用CVI工艺对尖锐前缘预制体进一步致密化,获得最终复合材料尖锐前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纤维预制体内芯表面包覆二维叠层碳纤维保护层的尖锐前缘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PIP致密化方法取代步骤3的CVI碳纤维增强碳C/C或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SiC预制体的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纤维预制体内芯表面包覆二维叠层碳纤维保护层的尖锐前缘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PIP或RMI工艺取代步骤5的CVI尖锐前缘预制体进一步致密化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纤维预制体内芯表面包覆二维叠层碳纤维保护层的尖锐前缘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模与阴模之间的空隙为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纤维预制体内芯表面包覆二维叠层碳纤维保护层的尖锐前缘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材料为石墨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纤维预制体内芯表面包覆二维叠层碳纤维保护层的尖锐前缘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模厚度为5~10mm;所述阳模尺寸与预制体内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1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控式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 下一篇:晶片封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