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牛血红蛋白检测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4806.3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3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凯;夏建飞;王宗花;张菲菲;迟德玲;李峰;李延辉;夏延致;夏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血红蛋白 检测 分子 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牛血红蛋白检测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由于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重现性、制备价格低廉和对模板分子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为传感领域中生物分子的识别提供了巨大的潜能。近年来,作为一类模拟天然的抗原-抗体的生物分子识别系统的合成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MIPs)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化学传感领域。分子印迹聚合物不仅能够在电极表面聚集模板分子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而且能从类似分析物中分离出模板分子以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目前为止,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olecular imprinting electrochemical sensors,MIECSs)已被成功用于印迹生物小分子。与此同时,印迹生物大分子尤其是印迹蛋白质分子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检测引起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用于识别生物小分子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能够通过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到电极表面来提高其选择性,但是印迹了蛋白质分子的电化学传感器或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由于蛋白质大的分子尺寸、结构多变和较低的再键合效率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牛血红蛋白检测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牛血红蛋白检测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GR/GCE的制备
选取玻碳电极,对其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取分散好的石墨烯水溶液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置于红外灯下烘干,制得GR/GCE;
(2)IL/GR/GCE的制备
在步骤(1)得到的GR/GCE表面滴涂离子液体水溶液,晾干后得到IL/GR/GCE;
(3)BHb@MIPs/IL/GR/GCE的制备
将步骤(2)得到的IL/GR/GCE浸入含有牛血红蛋白和吡咯单体的除氧的磷酸盐缓冲液(pH=7.0)中,牛血红蛋白的浓度为1g/L,吡咯浓度为1.0×10-3mol/L-2.0×10-2mol/L,在-0.2V~1.2V电位范围内,以80~120mV/s的扫速循环伏安扫描4~7圈后取出晾干,得到BHb@MIPs/IL/GR/GCE;
(4)MIPs/IL/GR/GCE的制备
将步骤(3)得到的BHb@MIPs/IL/GR/GCE浸入洗脱液中洗脱模板分子牛血红蛋白,得到MIPs/IL/GR/GCE;
(5)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将步骤(4)得到的MIPs/IL/GR/GCE作为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对电极正确连接在电化学工作站上以组成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玻碳电极的表面处理过程如下:先将玻碳电极在金相砂纸上打磨,然后在麂皮上依次用0.3μm和0.05μm Al2O3粉抛光成镜面,再用二次蒸馏水冲洗玻碳电极表面,并分别置于二次蒸馏水和乙醇中超声洗涤20s,室温下晾干备用。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石墨烯为石墨烯本体或经功能化的石墨烯,所述石墨烯水溶液的浓度为1mg/mL,取5.0μL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其水溶液的浓度为1.0×10-4g/L,取5.0μL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离子液体也可以为咪唑类离子液体或者与蛋白质分子能形成特定相互作用的离子液体。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吡咯浓度为5.0×10-3mol/L,扫速为100mV/s,扫描圈数为5圈。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洗脱液为硫酸溶液,其浓度为1mol/L。
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参比电极为饱和氯化钾甘汞电极,对电极为铂丝电极。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4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体液采样器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药芯焊丝自保护焊的导电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