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4304.0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7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志明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4;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3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监测 水样 预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样预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质监测的水样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质监测行业中,要使用光度计法、光谱法等方法对COD、氨氮等水质指标进行精确测量。
各类高悬浮物污水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前期预处理,使待测水样满足上述测定方法对水样中悬浮物含量的要求,水样中的悬浮物就会对测量的准确性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测量无法进行。
因此水样预处理的效果成为水质监测设备能否精确稳定测量的关键因素。
现有技术中的水质监系统水样预处理装置普遍存在体积较大、设备复杂、容易堵塞、清洗困难、需要专门的清洗水源、维护工作量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其设计合理、体积较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无需专门的清洗水源、无需各类阀门,能自动完成水样过滤、装置冲洗、滤网反冲、水样沉淀、采样分析、水样沉淀池排泥全部过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冲洗集水池、与反冲洗集水池底部连通的水样进水管、与反冲洗集水池上部连通的水样沉淀池和空气管、与水样沉淀池底部连通的排泥管、与排泥管连通溢流管和溢流空气管、与水样沉淀池中部连通的采样管、与水样沉淀池上部连通的加药管、安装在空气管上的液位传感器。
上述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样沉淀池与排泥管连通,形成“U”型结构,两者的连接部位低于所述采样管。
上述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冲洗集水池底部与水样进水管连通,或者采用同一根管道构成。
上述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冲洗集水池上部与所述水样沉淀池和空气管连通,三者共同组成一个三叉结构,其连接部位高于所述采样管。
上述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排泥管、溢流管、溢流空气管连通,共同组成一个三叉结构,三者的连接部位高于所述采样管。
上述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可选地,所述空气管道上安装液位传感器。
上述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可选地,所述水样沉淀池上部有加药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先比具有以下优点。
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无需专门的清洗水源,使其对安装现场要求降低,适应性提高,利于推广。
无需各类阀门,克服了现有水样预处理技术中各种阀门堵塞、损坏引起的故障,可做到免维护。
可做成全封闭结构,将污水的气味封闭在装置内部,改善工作环境。
只要控制采样水泵(未示出)的工作时间,本发明即可自动完成水样过滤、装置冲洗、滤网反冲、水样沉淀、水样沉淀池排泥全部过程,运行稳定、可靠性高。
冲洗介质为监测用水样,避免了冲洗水在装置内残留从而对水样产生的稀释作用,提高监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4是本发明水质监测水样预处理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冲洗集水池、2-水样沉淀池、3-水样进水管、4-空气管、5-排泥管、6-溢流管、7-溢流空气管、8-采样管、9-加药管、10-液位传感器、a-水样沉淀池与排泥管连接部位、b-反冲洗集水池、沉淀池、空气管三者的连接部位、c-排泥管、溢流管、溢流空气管三者的连接部位、11-隔板、12-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以及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发明。为了教导本发明技术方案,已简化了一些常规方面。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水质监测的水样预处理装置包括:反冲洗集水池、水样沉淀池、水样进水管、空气管、排泥管、溢流管、溢流空气管、采样管、加药管、液位传感器、隔板。
隔板将容器分成两个区域,左边为反冲洗集水池,右边为水样沉淀池。
所述反冲洗集水池上部与水样沉淀池和空气管连通,三者共同组成一个三叉结构,三者的连接部位“b”高于所述采样管。
所述反冲洗集水池底部与水样进水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志明,未经马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43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超声波的玻璃管自动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泥浓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