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层材料螺旋铣孔专用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3824.X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4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周兰;柯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5/10 | 分类号: | B23C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螺旋 专用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旋铣孔专用刀具,具体涉及一种叠层材料螺旋铣孔专用刀具。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产业迅猛发展,为了有效提高飞机的结构强度,减轻飞机结构重量,降低飞机能耗,飞机上大量使用由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等构成的叠层结构。尤其在飞机机翼中就广泛运用这种叠层结构,机翼壁板为复合材料,骨架为铝和钛合金。传统的钻孔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产品的要求。对于钛合金而言,传统的钻孔技术很难解决出口毛刺、表面光洁度等技术难题;对于复合材料而言,传统的钻孔技术由于轴向力大,很难避免材料分层的现象,产品加工质量无法控制。
螺旋铣孔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孔加工技术,在加工过程中,刀具自转、轴向进给同时绕加工孔的中心公转,即刀具的运动轨迹是螺旋线,这种运动方式决定了螺旋铣孔具有以下优点:1)偏心加工能实现单一直径刀具加工一系列直径的孔,提高刀具利用率,降低成本;2)螺旋铣孔加工中轴向力小,降低了复合材料分层风险;3)刀具直径比孔小,切屑方便排出,提高了孔的表面光洁度;4)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细微颗粒,对人体有害,通过螺旋铣孔实现自动化孔加工可以有效地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螺旋铣孔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螺旋铣孔刀具,因为螺旋铣孔与传统制孔方法不同,导致螺旋铣孔刀具与传统刀具有较大区别。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294137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螺旋铣锪窝专用刀具,该刀具由一体成型的刀杆及切削部分组成,切削部分的最大外径与刀杆的直径相同,其中切削部分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刀齿,刀齿之间开有螺旋槽,并等间距分布;刀具前端切削刃形成刀具顶角为100~120°,切削刃都采用有刃带的双重后刀面形式,并在切削刃双重后刀面的刃带上具有一组锯齿状的切削齿。该专利能够有效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增加切削部分的强度,提高埋头窝的表面光洁度。但是该刀具仅针对复合材料,对于叠层结构的材料加工时并不适用。
授权公告号为CN20257142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及钛合金螺旋铣孔专用刀具,它包括由切削头部、颈部和刀柄组成的刀体,切削头部和颈部为阶梯状,在切削头部侧壁上对称的开有四个延伸至颈部的螺旋槽,四个螺旋槽以刀体中心轴线对称,在刀颈的切削头部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周边铣齿,每个铣齿的径向前角的角度为4-6°;每个铣齿的径向第一后角的角度为14-16°;每个铣齿的径向第二后角的角度为18-22°,每个铣齿的切削底刃和侧刃之间依次通过第一圆弧、圆角以及第二圆弧相连,切削底刃与竖直线的夹角为3-5°,在刀体内开有两个以刀体中心轴线对称的通孔。该刀具的四个周边铣齿结构均相同,分屑和排屑效率较低。
申请公布号为CN102728882A的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基于齿背冷却方式的复合材料/钛合金螺旋铣专用刀具。该刀具包括刀杆、颈部和切削部分,切削部分通过颈部与刀杆连接,切削部分由四个刀齿组成,每一个刀齿齿背上都有一个冷却孔,四个斜向冷却孔由过刀杆轴线的中心孔引出,各斜向冷却孔的孔径小于中心孔,其轴线方向正对刀具端部切削刃前刀面,刀具的外围切削刃和每一个端部切削刃采用刃带的双重后刀面,四个刀齿的端部内侧切削刃过刀杆轴线且互相垂直,每一个刀齿的端部共有三段切削刃。该刀具能有效避免冷却孔堵塞,减少刀具磨损,增大散热面积抑制切削过程中的振动,减小分层及毛刺现象。该专利重点在于冷却孔的位置布局对排屑的影响,没有对端刃和侧刃的切削刃布局进行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工效率高、制孔质量高的叠层材料螺旋铣孔专用刀具。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叠层材料螺旋铣孔专用刀具,包括依次连接的切削头、颈部和刀杆,切削头端部设有周向均匀分布的四个刀齿,颈部侧壁设有与对应刀齿相连的四个侧刃,其中一对关于刀杆轴线对称的刀齿为第一刀齿,另一对刀齿为第二刀齿,每个刀齿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内切削刃、中切削刃以及外切削刃,所述内切削刃与刀杆轴线垂直,且与中切削刃相交于切削刃转折点,所述中切削刃与外切削刃相交于中刀尖点,所述外切削刃与对应的侧刃相交于外刀尖点,所述中刀尖点至刀杆的距离大于所述切削刃转折点至刀杆的距离,
所有内切削刃处在同一平面上;
第一刀齿的中刀尖点到刀杆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刀齿的中刀尖点到刀杆轴线的距离;
第一刀齿的中刀尖点到对应内切削刃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刀齿的中刀尖点到对应内切削刃的垂直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38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