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真菌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3318.0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0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华;李彤彤;王谢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704 | 分类号: | A61K36/704;A61P31/10;A61K31/045;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水产 养殖 动物 真菌 中药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渔药)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等真菌性病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同时还涉及一种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等真菌性病的纯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适于水产养殖动物及鱼卵水霉病的防治。
背景技术
水霉病(Saprolegnisis)又叫肤霉病、白毛病,是由多种水生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继发性真菌性疾病,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鱼类疾病,各种水产动物,从卵到各龄成体都可感染,在换水或搬运时鱼类体表受伤,水霉菌便乘机入侵,极易发生水霉病的传染并迅速蔓延,造成大量鱼死亡,危害特别严重,已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我国渔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长期以来,水霉病的防治是鱼类病害防治中最棘手的一个难题,养殖鱼类患了真菌性疾病很难治愈。以往较为有效的防治药物为孔雀石绿,但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禁用孔雀石绿,导致水霉病的有效防治药物长期处于空白,从而使得在养殖生产上对该病的防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而孔雀石绿的屡禁不止也给水产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无论是对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实际需要,还是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来说,开发出安全、高效,能够在防治水霉病方面替代“孔雀石绿”的药物都是十分迫切的。为此,我们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的资助下,承担了“防治鱼类水霉病孔雀石绿替代药物的开发研究”,经过多年来的反复试验研究,发现由五倍子、海蛤粉、冰片、木槿皮、忍冬藤和苦参组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对水霉菌具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效果。
目前水产用兽药国家标准药物有近150个品种,然而,基本没有用于水产动物水霉病防治的药物。文献中很许多抗水霉药物的报道,但效果都不确切,而且多数是化学制剂或者配方中含有化学制剂,存在毒副作用大的问题,申报新水产用兽药的难度大。虽然也有些纯中药制剂,但有效剂量太大,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的纯中药复方制剂。该制剂配方合理,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效果确切,起效快,而且绿色环保。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的纯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先将药物粉碎至40-60目大小,然后加入适当量的水煮沸30分钟,过滤。将滤渣再加适量的水煮20-30分钟,再过滤。合并两次的滤液,备用。煎煮药剂时的用水量应根据使用的目的不同,适当增减,但不少于药量的30倍。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提高药效,减少药物用量。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它由以下原料的质量分数制成:
一种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它由以下原料的质量分数制成(优选范围):
一种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它由以下原料的质量分数制成(较好范围):
一种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它由以下原料的质量分数制成(最佳范围):
一种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它由以下原料的质量分数制成(最佳值):
该发明所提供的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的制剂各组分包括:
海蛤粉: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味咸、性寒、无毒。
忍冬藤:又名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茎中空,幼枝密生短柔毛。叶对生;密被短柔毛;叶片卵圆形,或长卵形,先端短尖,罕钝圆,基部圆形或近于心形,全缘,两面和边缘均被短柔毛。花成对腋生;花梗密被短柔毛;小苞长约1毫米;花萼短小有残叶及叶痕。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疗效。可用于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
五倍子: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为同翅目蚜虫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虫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及其同属其他植物的嫩叶或叶柄,刺伤而生成一种囊状聚生物虫瘿,经烘倍干燥后所得。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冰片:又名片脑、桔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是近乎于纯粹的右旋龙脑。亦有用化学方法合成,有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33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