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胶塞及采用液体胶塞带压起连续油管速度管柱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2994.6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5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罗鹏;卢秀德;李剑秋;蔡远红;罗致臻;宋丹;裴楚洲;邹先雄;李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46 | 分类号: | C09K8/46;E21B3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采用 胶塞带压起 连续 油管 速度 管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带压的情况下起出油气井内用做速度管柱的连续油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液体胶塞及采用液体胶塞带压起连续油管速度管柱的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工业井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油田采用连续油管做速度生产管柱都是因为其区域内的气井进入开采后期,井底压力降低,产水量增加,产气量减少,气井携液能力变差,严重制约着这些气井的后期生产。采用连续油管做速度生产管柱的工艺方法可以减小流体流动面积,增大流体流速,提高气井的排液能力,使气井恢复生产。例如,2009年03期《石油钻采工艺》公开的气井CT速度管柱完井技术理论研究。
而随着体积压裂与连续油管做速度管柱联作技术的运用,有效解决了孔隙性储层增产问题和大管柱排液困难的矛盾。同时对连续油管做速度管柱的使用要求不但不再局限于井底压力降低的老井中,而且要求适用于本身就带有较高地层压力的生产井中。
根据此类井的生产需要或者排液制度的更改,有可能需要必须在带压情况下起出井内做速度管柱的连续油管。而目前还无法满足在带压情况下起出井内做速度管柱的连续油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连续油管做速度管柱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液体胶塞及采用液体胶塞带压起连续油管速度管柱的方法。本发明能够满足在带压的情况下起出井内用做速度管柱的连续油管的要求,同时不会对连续油管造成损害,可广泛应用于带压起连续油管速度管柱技术等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体胶塞,其特征在于,形成液体胶塞的胶液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
稠化剂 5%~7%;
杀菌剂 0.11%~0.22%;
助溶剂 3%~5%;
pH调节剂 1.5%~2.0%;
交联剂 1.0%~2.0%;
余量为水。
所述液体胶塞抗压至少为15MPa;抗温为70-90度;暂堵时间≤24小时。
所述的稠化剂为改性植物胶,如瓜胶或羟丙基瓜胶等。
所述的杀菌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聚季铵盐或双子表面活性剂。
所述的助溶剂为甲酸、乙酸、柠檬酸或盐酸。
所述的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所述交联剂为硼酸钠、偏铝酸钠或焦锑酸。
一种采用液体胶塞带压起连续油管速度管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准备起出带压油气井内用做速度管柱的连续油管之前,向其内部泵注胶液,泵注量为700—900L,缓凝时间≤30min,泵入的胶液形成液体胶塞,将井下的油气隔离开;
b、将连续油管检修窗安装在井口的连续油管头或连续油管悬挂器上,再安装设备部件;
c、将滚筒上剩余的连续油管下至连续油管井口操作窗上端口,将连续油管内的连接器与井内连续油管生产管柱相连;
d、试提连续油管,在确认连接处无滑动后,上提连续油管;
e、连续油管生产管柱起至大通径闸门以上后,关闭大通径闸门,完成将井内用做速度管柱的连续油管起出井外的作业。
所述步骤e中,当液体胶塞在24小时内溶解成为液体后,用压缩空气或者液氮顶替出连续油管内溶解为液体的胶塞,返出的液体经放喷流程到污水池。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本发明中,向带压油气井内用做速度管柱的连续油管泵注胶液,经过(≤30min)的缓凝,在连续油管内形成一段液体胶塞,将井内的油气完全隔离开,采用此方式使液体胶塞上部的连续油管内无任何压力,可以安全的将其与设备上装载的连续油管相连接,从而完成将井内用做速度管柱的连续油管起出井外的作业。
二、本发明中,液体胶塞抗压达到至少15MPa;抗温达到70-90度;暂堵时间达≤24小时,并且液体胶塞在24小时内会逐步溶解成为液体,便于排出。
三、采用本发明后,施工时间少、作业成本低,作业效率高;安全性、可靠性高,能够满足在带压的情况下起出井内用做速度管柱的连续油管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2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分子黏土膨胀抑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 下一篇: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及热水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