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喷雾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2986.1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8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史继伟;罗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9/00 | 分类号: | B21B9/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喷雾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它们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污染,既危害工作人员健康,又会对电机、减速机、大型仪表造成威胁影响生产。针对此问题,国内较早时采用管道吸风式、水幕除尘式等方法进行除尘,但是投资成本较大。目前普遍采用管道吸风式除尘和水喷雾除尘组合的方式,但是现有的水喷雾除尘装置在其防护罩受到轧辊冷却水腐蚀后,从而造成漏水,而喷嘴与导卫导板不密封,使得这些水通过导卫导板上安装喷嘴的孔漏到带钢上,影响带钢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解决因喷嘴与导卫导板不密封引起冷却水漏到带钢上影响带钢温度等问题的缺陷,提供一种水喷雾除尘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水喷雾除尘装置,包括上喷雾装置和下喷雾装置,所述上喷雾装置设置在上出口导卫板的上方,包括钢板、上喷雾头、上集水管和上锥接头,所述钢板固定设置在上出口导卫板上,所述钢板和上出口导卫板在相同位置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上喷雾头的喷嘴芯通过通孔伸出到上出口导卫板的下方,所述上喷雾头的喷嘴座与钢板紧密连接,所述上喷雾头与上集水管连接,所述上集水管与上锥接头连接,所述上锥接头与中间进水管连接;所述下喷雾装置设置在下出口导卫板的下方,包括下喷雾头、下集水管、下锥接头和管夹,所述下出口导卫板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下喷雾头的喷嘴芯通过通孔伸出到下出口导卫板的上方,所述下喷雾头与下集水管连接,所述下集水管与下锥接头连接,所述下锥接头与中间进水管连接,所述管夹的一端与下集水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出口导卫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所述上喷雾头喷嘴芯的喷射线与上集水管轴线的夹角为30°。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所述下喷雾头喷嘴芯的喷射线与下集水管轴线的夹角为30°。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所述上喷雾头喷嘴芯和下喷雾头喷嘴芯均为燕尾扇形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所述上喷雾头喷嘴芯和下喷雾头喷嘴芯的散射角度均为60°。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所述上喷雾头间隔110mm布置在上出口导卫板上。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所述下喷雾头间隔100mm布置在下出口导卫板上。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所述上集水管与上锥接头之间设置有进水管。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上喷雾装置上设置一块钢板,使其上表面通过焊接与喷嘴座无缝隙连接,下表面通过焊接与上出口导卫板无缝隙连接,这样就消除了上出口导卫板上的漏水点,可以有效防止冷却水漏到带钢上,使得冷却水顺利地向上出口导卫板两端流走提高了带钢的生产质量。同时,本发明在下喷雾装置上设置管夹,当下集水管调整好角度后通过该管夹焊接固定在下出口导卫板上,既保证了安装角度又便于下喷雾头维护。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布置在工作辊出口侧,通过上、下喷雾装置同时工作,将水均匀喷射在带钢两面,可以有效除去源头处的烟尘,除尘效果好。
进一步的,通过将上、下喷雾头的喷射线分别与上、下集水管轴线的夹角设为30°,可以使相邻两个上喷雾头或下喷雾头喷出的水喷雾之间保持一定的重叠量,又可使喷出水雾保持较合理的厚度,从而使得水量分布均匀。另外,上、下喷雾头的喷嘴芯采用燕尾扇形结构,一般选用60°的散射角度,可以使得水喷雾获得合理的喷射范围。
进一步的,上喷雾头间隔110mm布置,下喷雾头间隔100mm布置,可以更好的使水量分布均匀,即水喷雾沿板宽均匀分布。此间距可以配合相对应的水量进行调整,和喷射线与集水管轴线的夹角一起,可以控制水喷雾之间定的重叠量。
进一步的,通过在上集水管与上锥接头之间设置有进水管,可以有效解决当上锥接头较短时与集水管连接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喷雾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下喷雾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布置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29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