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2306.6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4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陈雄晖;余嘉麒;林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雄晖 |
主分类号: | B09B5/00 | 分类号: | B09B5/00;B07B9/02;B07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社区 生活 垃圾 分类 处理 | ||
1.太阳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包括外壳、设于外壳的生活垃圾投放口,其特征是,还包括:
自动破袋系统,设于与生活垃圾投放口配合的位置,用于对打包的整包生活垃圾进行破袋处理;
三级滚筒筛选系统,用于分选生活垃圾并将分选后的生活垃圾分别送至电磁筛选系统、餐厨生活垃圾收集箱、有害物质收集箱和二级震动分选系统;
电磁筛选系统,与三级滚筒筛选系统相配合,用于进一步分选出金属生活垃圾并将该金属生活垃圾送至金属收集箱中;
二级震动分选系统,和三级滚筒筛选系统相配合,用于进一步分选出大件固体废弃物并将该大件固体废弃物送至大件固体废弃物收集箱中;
轻质风选系统,和三级滚筒筛选系统配合,用于将三级滚筒筛选系统中的轻质物送至轻质收集箱中;
自动循环处理输送系统,包括第一渗滤型输送带和第二渗滤型输送带;第一渗滤型输送带连接自动破袋系统和三级滚筒筛选系统,并将自动破袋系统处理后的生活垃圾输送到三级滚筒筛选系统中;第二渗滤型输送带连接二级震动分选系统和第一渗滤型输送带,并将二级震动分选系统未能分选的未能分选物质输送到第一渗滤型输送带,重新开始分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其特征是:自动破袋系统包括与第一渗滤型输送带配合连接的导料口、与该生活垃圾投放口配合且用于提升生活垃圾袋的提升装置、用于划破生活垃圾袋的破袋刀和用于收取生活垃圾袋的收袋器;放置在生活垃圾投放口的袋装生活垃圾由提升装置进行提升至破袋刀处,利用破袋刀实现破袋功能,被破袋后的生活垃圾将落入到导料口中,然后由第一渗滤型输送带送入三级滚筒筛选系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其特征是:三级滚筒筛选系统包括一级滚筒、连接该一级滚筒的二级滚筒、连接该二级滚筒的三级滚筒、导料切割刀和驱动电机;一级滚筒、二级滚筒和三级滚筒中均设有内置的导料切割刀;经过自动破袋系统后的生活垃圾,由第一渗滤型输送带输送到三级滚筒筛选系统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太阳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其特征是:一级滚筒设有一级分选筛网,该一级分选筛网的筛孔孔径D1满足D1≤25mm;二级滚筒设有二级分选筛网,该二级分选筛网的筛孔孔径D2满足25mm≤D2≤40mm;三级滚筒设有三级分选筛网,该三级分选筛网的筛孔孔径D3满足40mm≤D3≤6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太阳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其特征是:三级滚筒筛选系统中,一级滚筒实现一级分选,将生活垃圾中的餐厨垃圾送至餐厨垃圾收集箱,部分垃圾经过与一级滚筒配合的电磁筛选系统进入金属收集箱,剩余的生活垃圾进入二级滚筒;二级滚筒实现二级分选,将生活垃圾中的有害物质送至有害物质收集箱,有害物质收集箱位于二级滚筒下方,剩余的生活垃圾进入三级滚筒;三级滚筒中的生活垃圾分选后被送至二级震动分选系统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太阳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其特征是:轻质风选系统包括设于一级滚筒的内置式鼓风机和连接三级滚筒的鼓风导气口;内置式鼓风机和鼓风导气口位于相互配合的位置上,鼓风导气口连接轻质物收集箱;轻质风选系统利用内置式鼓风机产生的风力,将被全方位式导料切割刀拨动而起的轻质生活垃圾,通过鼓风导气口吹送至轻质生活垃圾收集箱中,实现进行对轻质物的分选收集。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太阳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其特征是:自动循环处理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三渗滤型输送带;该第三渗滤型输送带位于一级滚筒下方,将一级滚筒筛选出的餐厨生活垃圾输送至餐厨垃圾收集箱;电磁筛选系统位于和第三渗滤型输送带配合的位置处;电磁筛选系统包括强磁筛选转子和金属收集箱;强磁筛选转子设于第三渗滤型输送带上,金属收集箱位于第三渗滤型输送带下且位于和强磁筛选转子配合的位置处;一级滚筒分选出的餐厨生活垃圾落到第三渗滤型输送带上,当第三渗滤型输送带上的餐厨生活垃圾经过电磁筛选系统时,餐厨生活垃圾中的金属残留物通过强磁筛选转子收集并落入金属收集箱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雄晖,未经陈雄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23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管路用压力与流量自动调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纳米复合材料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