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遮阳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1770.3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0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后藤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7/00 | 分类号: | B60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遮阳挡装置。
背景技术
在遮阳挡装置中,已知一种遮光板的一端部侧被设为能够收卷以及拉出并且遮光板的另一端部被收纳在托架内的结构(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2010/106767)。但是,在装配如此的遮阳挡装置时,有时会在遮光板的另一端部被收纳在托架内之后,通过该托架沿着其长度方向从柄的侧面侧沿着柄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引导,从而使托架被装配在柄上。而且,此时,托架和柄所形成的开口部的间隔被设定为大于遮光板的厚度,以使遮光板不会卡在托架与柄之间。
然而,由于当以如此的方式而设定时,在装配后遮光板向宽度方向的位移未受到限制,因此当外力作用于遮光板时遮光板的托架侧的部位有产生皱缩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从而提供一种即使外力作用于遮光板上也能够抑制遮光板的托架侧的部位产生皱缩的遮阳挡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的遮阳挡装置具备:遮光板、托架主体部、基座部件、锁止机构以及紧固部。所述遮光板的一端部侧能够收卷以及拉出。所述托架主体部收纳有所述遮光板的另一端部,且以其长度方向对应于所述遮光板的宽度方向的方式而配置。所述基座部件在对所述托架主体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引导的状态下,对所述托架主体部以能够围绕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轴线且朝向所述托架主体部的装配位置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所述锁止机构限制所述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起进行转动。所述紧固部与所述托架主体部一体形成,且在所述托架主体部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以将所述遮光板夹入在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方式对所述遮光板进行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的遮阳挡装置,遮光板的一端部侧能够收卷以及拉出,且另一端部被收纳在托架主体部中。托架主体部以遮光板的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配置。在对该托架主体部沿着其长度方向向基座部件进行滑动引导的状态下,基座部件对托架主体部以使其能够围绕沿着其长度方向的轴线且朝向装配位置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相对于此,锁止机构限制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起进行转动,且与托架主体部一体形成的紧固部在托架主体部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以将遮光板夹入在其与基座部件之间的方式对遮光板进行固定。因此,限制了遮光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
在本发明的方式的遮阳挡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锁止机构具备锁止部。所述锁止部被形成在所述基座部件上,且通过弹性变形而容许所述托架主体部向装配位置方向进行转动,并在所述托架主体部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弹性复位至限制所述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进行转动的位置上。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遮阳挡装置,锁止机构的锁止部被形成在基座部件上且能够弹性变形,并通过弹性变形而容许托架主体部向装配位置方向的转动。而且,在托架主体部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锁止部弹性复位至限制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的转动的位置上。由此,在该状态下,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的转动通过弹性复位了的锁止部而被限制。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具有如下优异的效果,即,即使外力作用于遮光板上,也能够抑制在遮光板的托架侧的部位处产生皱缩的情况。
此外,在本发明的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的锁止机构具备锁止部的情况下,具有如下优异的效果,即,仅通过使托架主体部向装配位置方向进行转动且到达装配位置处,就能够限制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的转动。
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上的意义参照附图描述如下,其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的遮阳挡装置的装配中途的状态的半剖面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图1的遮阳挡装置的最终装配状态的半剖面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的装配中途的状态的半剖面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图4的遮阳挡装置的最终装配状态的半剖面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利用图1~图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进行说明。另外,虽然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便于说明而将图中的箭头UP表示的一侧设为上侧,但是并不由此而限定遮阳挡装置相对于车身的应用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17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CNG气瓶的双燃料单排货车
- 下一篇:一种机车挡风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