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气压等离子体对塑料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的方法及生产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11213.1 | 申请日: | 2014-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1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铎;陈强;原建松;曹庆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印刷学院;烟台鸿庆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7/18 | 分类号: | C08J7/18 |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吕静 |
| 地址: | 1026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气压 等离子体 塑料 表面 进行 接枝 改性 方法 生产线 | ||
1.大气压等离子体对塑料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的生产线,它包括塑料走膜系统(9)、等离子体放电系统(8)和黏合剂涂布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放电系统(8)包括分别与电源(1)两极连接的第一平板电极(4)、第二平板电极(6),第一平板电极(4)和第二平板电极(6)皆为导电良好的金属材质,第一平板电极(4)与第二平板电极(6)的两个放电表面正向相对且平行放置,第二平板电极(6)的放电表面紧贴有绝缘介质(5),第一平板电极(4)的放电表面与绝缘介质(5)之间的间隙为等离子体放电区域,此放电区域的间隙在1至5毫米范围内连续可调,第一平板电极(4)的上方设有为等离子体放电区域提供放电气体和化学前驱体的气路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气压等离子体对塑料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电极(4)的放电表面采用绷平的金属丝网,网目为50-4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大气压等离子体对塑料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电极(4)和第二平板电极(6)的内部设有通冷却水的冷却水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大气压等离子体对塑料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电极(4)和第二平板电极(6)的非放电平面上设有通冷却水的冷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大气压等离子体对塑料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装置(3)包括设有调节气体流量的转子流量计(3-1)或微调阀(3-5)的放电气体进气管(3-2)和化学前驱体进气管(3-3),放电气体进气管(3-2)和化学前驱体进气管(3-3)的输出端共同连接到充分混合气体的混气室(3-4),混气室(3-4)的输出端连接有气流分布管(3-6),气流分布管(3-6)与第一平板电极(4)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水平距离为0~30毫米,气流分布管(3-6)最低端与绝缘介质(5)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平板电极(4)最底端与绝缘介质(5)之间的距离,通过该气流分布管(3-6)管壁上的小孔或狭缝,将气体均匀地吹向等离子体放电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大气压等离子体对塑料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合剂涂布系统(7)位于等离子体放电系统(8)的下一工序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大气压等离子体对塑料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放电系统(8)处理完塑料膜后,将塑料膜收卷,48小时之内挪至黏合剂涂布生产线(7)进行涂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大气压等离子体对塑料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1)为交流或脉冲电源,通过导线分别连接至第一平板电极(4)和第二平板电极(6),输出连续可调的电压3-8KV,连续可调的频率10-50KHz,输出功率,应保证等离子体放电区域的功率密度在1-3W/cm2的范围内。
9.大气压等离子体对塑料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开启等离子体放电系统(8)的电极冷却水,调节水流温度为5-40℃;
2)安装塑料膜膜卷,调节塑料走膜系统(9)的放卷辊、收卷辊、传输辊、纠偏、展平辊等机构,使塑料膜能够匀速、无皱褶的经过等离子体放电区域;
3)待塑料膜可以连续的、匀速、无皱褶的经过等离子体放电区域时,开启放电气体进气管和化学前驱体进气管为等离子体放电区域供气;
4)开启气路装置后紧接着开启等离子体电源,调节输出电压、输出频率、输出电流至等离子体放电能够起辉和放电;
5)经过等离子体放电区域的塑料膜,被活化、接枝处理后,进入黏合剂涂布工序,经加热后易流动的黏合剂,由涂布头涂在塑料膜表面,涂布之后即可收卷获得产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大气压等离子体对塑料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步中塑料膜走膜时,塑料膜与绝缘介质(5)之间的间隙为在0.1-0.3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印刷学院;烟台鸿庆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印刷学院;烟台鸿庆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121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近距离避碰装置、伞、船暨方法
- 下一篇:蓄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