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静音骨导振子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10845.6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6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项泽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项泽玉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 静音 骨导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静音骨导振子。
背景技术
音频骨传导电磁振子常用于助听器等助残产品,但已有的振子机振声音外泄严重,结构设计复杂,其零部件的加工难度相对较大,组装精度要求严格,加工的产品参数一致性较差,声音还原的质量亦有差异,制造成本高,不适合作为时尚音频骨传导产品大规模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一体静音骨导振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体静音骨导振子,包括消声导振板、前壳、连接管、振动臂、音圈、磁极片、主磁体、轭杯及接线板。所述的前壳包含连接管及振动臂为一体结构,固定在轭杯开口面上,消声导振板固定在连接管上部,音圈固定在连接管下部,共同构成电磁组件。
磁极片固定在主磁体的一侧,主磁体的另一侧固定在轭杯底部内面,磁极片与主磁体及轭杯共同构成磁路组件。主磁体为N45或N50钕铁硼材料,轭杯的材质为电磁软铁。
前壳与振动臂及连接管为一体结构。音圈一端固定在连接管下部,另一端绕有音圈的部分自由放置在由磁极片与轭杯构成磁隙中,音圈的电阻为4—8欧姆。
消声导振板固定在连接管上部,其表面加工有贯通的消声孔。
设置在磁隙中的音圈接入音频电流后,音圈在磁场及振动臂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完成电流-振动的能量转换。所产生的音频振动通过固定在连接管上部的消声导振板传导给头骨,再通过头骨直接传导并刺激听觉神经接受声音。
在导振板的表面加工有贯通的消声孔,消声孔的最小内径要求大于导振板厚度的1.5倍,可以使导振板在振动时产生空气短路,达到消声的目的。
在磁轭杯底部表面还设置有接线板,接线板采用印刷电路工艺制成,起到音圈引出线与外部电路的连接作用。
本发明的磁路组件与电磁振动转换组件的零部件均采用精密冲压及注塑等一次成型加工工艺,微隙配合组装,电磁振动组件与磁路组件以及接线板之间采用粘结固定,本发明体积小,重量轻,静音工作,结构简单、易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振动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消声导振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消声导振板;11、消声孔;2、前壳;21、连接管;22、振动臂;3、音圈;4、磁极片;5、主磁体;6、轭杯;7、接线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一体静音骨导振子,包括消声导振板(1)、前壳(2)、连接管(21)、振动臂(22)、音圈(3)、磁极片(4)、主磁体(5)、轭杯(6)及接线板(7)。
所述的前壳(2)包含连接管(21)及振动臂(22)为一体结构,固定在轭杯(6)开口面上,消声导振板(1)固定在连接管(21)上部,音圈(3)固定在连接管(21)下部,共同构成电磁组件。
所述的磁极片(4)固定在主磁体(5)的一侧,主磁体(5)的另一侧固定在轭杯(6)底部内面,共同构成磁路组件。主磁体为N45或N50钕铁硼,轭杯(6)采用电磁软铁加工制成。
所述的前壳(2)与振动臂(22)及连接管(21)为一体结构,采用ABS加尼龙材料混合注塑加工制成。
所述的音圈(3)一端固定在连接管(21)下部,另一端绕有音圈的部分自由放置在由磁极片(4)与轭杯(6)构成磁隙中,音圈的电阻为4—8欧姆。
所述的消声导振板(1)固定在连接管(21)上部,其表面加工有贯通的消声孔,消声孔的最小内径要大于导振板厚度的1.5倍。
所述的接线板(7),固定在磁轭杯(6)底部外面,采用印刷电路板工艺制成,其表面敷有两条铜箔,铜箔一端与音圈(31)引出线相电连接,另一端连接外电路。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项泽玉,未经项泽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08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