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酮苯转鼓过滤机的注油装置及其自动补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10548.1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0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贾红军;陈耀东;刘靖安;常虹;罗世欣;曹清浩;盛奎龙;高先锋;柴超;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 |
主分类号: | F16N7/00 | 分类号: | F16N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酮苯转鼓 过滤机 注油 装置 及其 自动 补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酮苯转鼓过滤机的注油装置及其自动补油器。
背景技术
酮苯转鼓过滤机中的润滑供油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精蜡厂酮苯装置过滤机的润滑供油系统包括注油器,注油器的箱体上部开设有注油口,通过人工向注油器中注油,通常需要每个生产班组设1个工作人员控制注油器中的油位(共4个生产班组)。然而由于一方面工作人员的经验和精力有限,另一方面过滤机内部压力是动态变化的,且每台过滤机工况有所不同,因而,人工很难将注油器中的油位处置在适当位置。当该油位过低时,过滤机缺油,会加速转动部位的磨损,导致设备故障,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当该油位过高时,会出现冒油现象,从而会导致油品损失和污染优油质,且会污染工作现场的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酮苯转鼓过滤机的注油装置,以自动控制注油器中的油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注油装置的自动补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酮苯转鼓过滤机的注油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酮苯转鼓过滤机的注油装置,包括注油器,注油器的外部设有自动补油器,自动补油器包括用于向注油器中注油的油箱,油箱与注油器之间通过低于设定油位的连通管连通,油箱上设有进油口,自动补油器还包括用于控制进油口通断以使油箱内液位处于设定油位的液位控制装置。
油箱上设有进油管,进油口由进油管位于油箱内的管口构成。
所述液位控制装置为设于进油管上的浮球阀,浮球阀位于油箱内。
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设于油箱内的液位传感器和设于进油管上的且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的开关阀。
所述注油器上开设有用于观察注油器内油位的观察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自动补油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自动补油器,包括用于向注油器中注油的油箱,油箱上开设有低于设定油位的用于与注油器连通的出油口,油箱上设有进油管,自动补油器还包括用于控制进油管通断以使油箱内液位处于设定油位的液位控制装置。
油箱上设有进油管,进油口由进油管位于油箱内的管口构成。
所述液位控制装置为设于进油管上的浮球阀,浮球阀位于油箱内。
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设于油箱内的液位传感器和设于进油管上的且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的开关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液位控制装置可以控制进油口通断以使油箱内液位处于设定油位,由于自动补油器的油箱与注油器连通,进而实现对注油器中的油位的自动控制,可使注油器中油处于设定的液位。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注油装置可以节约劳动力,同时可以避免出现冒油或缺油现象。
进一步的,浮球阀价格便宜、提价小、安装便捷、灵活耐用、控制准确度高的优点。
进一步的,通过观察窗可观察注油器中的油位,便于在工作前期,调试液位控制装置的位置,以调整设定油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酮苯转鼓过滤机的注油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自动补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所示的本发明的酮苯转鼓过滤机的注油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中,该注油装置包括注油器9,注油器9安装在基座10上。由于现有注油器的内部空间有限,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能容纳液位控制装置。因此,本发明巧妙在注油器9的外部设置了一个用于向注油器9中注油的自动补油器,该自动补油器包括油箱11和液位控制装置。该油箱11装配于支架6上。
油箱11与注油器9之间连通,形成了一个连通器,油箱11与注油器9内的油位相同。可通过液位控制装置调节油箱11内的油位来实现对注油器9内的油位的控制。此外,该外加的油箱11,相当于扩大了注油器9的空间。
通常将油箱11内的设定油位控制在注油器9箱体高度的1/2-2/3处。自动补油器的油箱11与注油器9的箱体之间通过连通管3连通,该连通管3低于设定油位。注油器9的箱体上开设有进油孔,油箱11上开设有出油口,连通管的两端分别插装于进油孔和出油口中,进油孔和出油口均位于设定油位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05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