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10481.1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5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师进生;姚慧民;吕慧娟;张原原;鞠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3/91 | 分类号: | C08G63/91;C08G63/08;C08G81/00;C09D7/12;C09D1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分散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涂料、油墨的生产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固体颗粒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问题,颗粒的分散程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光泽、着色强度、流变性能等。颜料粒子在分散时,由于颗粒间的相互吸引作用,造成形成的分散体系不稳定,易团聚。虽然表面活性剂在水性分散体系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效果,但是由于其结构上的局限性,它在溶剂型分散介质中往往不能奏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世纪70年代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分散剂——超分散剂。超分散剂由锚固基团和溶剂化链两部分构成,对颜料在溶剂型介质中的分散效果较好。但是大部分聚酯型超分散剂对溶剂极性的适用范围较窄,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聚酯型分散剂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酯分散剂,它适用于非极性或中等极性的分散介质,并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本产品尤其适用于颜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
本发明提供一种式I的聚酯分散剂
式I;
其中
PW为聚乙烯亚胺残基,W代表未和苯酐反应的氨基数量,10<W<600;
m代表聚乙烯亚胺中和苯酐反应的氨基数量,1<m<W;
B为聚ε-己内酯、聚12-羟基硬脂酸或ε-己内酯和聚12-羟基硬脂酸反应后的残基,P和B间的联接为酰胺键且Y和B间的联接为酯键;
Y为硬脂酸的残基R-CO-;
n代表B中的酯键数目,为4至20间的数。
本发明提供的式I聚酯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苯酐和聚乙烯亚胺进行反应;2)引入ε-己内酯或聚12-羟基硬脂酸或二者混合物形成接枝聚酯链;3)用硬脂酸进行封端,获得产品。
本发明聚酯分散剂的有益效果如下:
1)溶剂化链适应溶剂极性的范围较宽,拓展了其适用范围。
2)苯环的引入可以提升分散剂对颜料的锚固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一
1)将0.4 g苯酐溶于12 ml的二甲苯中,并将其缓慢滴加到装有3 g聚乙烯亚胺(分子量1800,99%)的250 ml三口烧瓶中,100 ℃下反应5 h;2)加入40 g己内酯,0.4 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在氮气保护下升高温度至150 ℃,保温6 h;3)加入1.0 g硬脂酸,在减压条件下170 ℃反应3 h获得产品。
实例2
1)将0.5 g苯酐溶于20 ml的二甲苯中,并将其缓慢滴加到装有8 g聚乙烯亚胺水溶液(分子量3600,50%)的250 ml三口烧瓶中,110 ℃下进行反应4 h并回流除去水分;2)加入酸值为24.5的聚12-羟基硬脂酸36 g,在氮气保护下升高温度至160 ℃,二甲苯回流的同时用分水器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分,持续反应7 h;加入0.6 g硬脂酸180 ℃反应2 h后,160 ℃进行减压蒸馏直至无明显液滴流出,冷却获得产品。
实例三
1)将0.2 g苯酐溶于15 ml的二甲苯中,并将其缓慢滴加到装有3 g聚乙烯亚胺(分子量10000,99%)的250 ml三口烧瓶中,120 ℃下反应4 h后,减压蒸馏除去二甲苯;2)加入27.8 g己内酯、酸值为32.47的聚12-羟基硬脂酸14.5 g,0.1 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在氮气保护下升高温度至155 ℃,保温6 h;3)加入1 g硬脂酸在减压条件下175 ℃反应1.5 h获得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04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