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稀有细胞过滤器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9918.X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1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唐亚东;石剑;汪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介观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12;G01N33/574;C12N5/09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有 细胞 过滤器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过滤器,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人体外周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及胎儿循环细胞的捕获及与之相关的体外早期诊断、辅助诊断、个体化治疗、化疗药物评估、肿瘤复发监测及药物开发的细胞过滤器。
背景技术
癌症是当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和最常见的致死因素。虽然人们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已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发展了很多有效的技术和方法,但这些技术和方法对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的需求还有很大的不足。例如,我们还不能做到很好的早期诊断与化疗评估。目前常用的影像技术,包括超声(US)、计算机断层显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对直径小于2~3毫米的肿瘤难以确认,且在很多情况下对所观察到的肿瘤浸润能力不易判断。另外,影像技术所用射线对健康也有一定危害。目前常用的另一技术是对从活体组织上取下的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分析。这种方法局限性在于难以确定肿瘤转移的发生,且该方法是侵入性的,有可能对肿瘤组织造成刺激从而促进肿瘤的转移,因而不能作为监测肿瘤进展、治疗效果或复发的常规方法。第三种是基于血液学的检查方法:当原发肿瘤和/或转移肿瘤释放抗原或其它与癌变相关的标志物在人体外周血液中可被检测出时,便提示了肿瘤的存在,但有些其它的原因如炎症等也可导致这些标志物的增加,所以不能确诊,另外,此类血液检查也不能对化疗疗效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研究表明,人体外周血液中癌症细胞的数量、种类和特性可以作为癌症的重要标志物,如果能够快速捕获血液中的癌症细胞,就有希望在早期发现癌症并改变护理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稀有细胞过滤器及其应用,本发明解决了在稀有细胞捕获过程中选择性及灵敏度差的问题,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和可靠地稀有细胞捕获和检测,同时筛选膜的制作工艺简单,应用方便、可靠、且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稀有细胞过滤器,它包括过滤管,所述过滤管一端开口,所述过滤管内设置有沿过滤管内壁滑动的弹性密封头,所述过滤管与弹性密封头形成能容纳液体的封闭腔,所述弹性密封头上方配合设置有沿过滤管内壁滑动的注射筒,所述注射筒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管,所述筒管一端上方设置有筒盖,所述筒盖下方的筒管开口处设置有过滤支撑环,所述过滤支撑环上设置有覆盖开口的微孔阵列滤膜,所述筒盖、筒管和过滤支撑环形成过滤腔,所述筒管、弹性密封头和过滤支撑环形成回收池,所述回收池内设置有样品细管,所述样品细管一端穿过过滤支撑环伸入过滤腔中,另一端穿过弹性密封头伸入封闭腔中,所述筒管上部的侧壁开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微孔阵列滤膜设置在过滤支撑环内壁上,在所述微孔阵列滤膜下方还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在过滤支撑环内壁上。
再进一步地,所述筒盖的盖顶内壁上设置有小于盖顶的直径的圆形凸台,所述圆形凸台与筒盖的筒壁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圆形凸台的下方设置小于圆形凸台直径且有多个侧向缺口的空心圆柱,所述空心圆柱与微孔阵列滤膜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再进一步地,所述筒盖的盖顶内壁上设置有小于盖顶的直径的圆形凸台,所述圆形凸台与筒盖的筒壁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圆形凸台上设置小于凸台直径且有多个侧向缺口的空心圆柱,所述微孔阵列滤膜设置在空心圆柱内壁上,所述微孔阵列滤膜与过滤支撑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再进一步地,所述筒盖中央设置有圆柱状的附加进样口,所述附加进样口上配套设置有附加进口盖。
再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管的开口处向外呈“α”角伸展,其外壁上设置有斜角加固环,其中所述“α”角的角度为5~45°。
再进一步地,所述筒管另一端还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环形卡边,所述弹性密封头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边缘设置有环形卡板,所述环形卡边位于凹槽内。
再进一步地,所述筒管与筒盖通过螺纹连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微孔阵列滤膜由密集规则排列的锥形微孔或双层微孔阵列构成,所述锥形微孔或双层微孔位于过滤腔一端的孔径小于位于回收池一端的孔径。
再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管外壁的直径为10~100mm,高度为10~300mm,管壁壁厚为1~8mm。
再进一步地,所述筒管的直径为9~99mm,高度为10~300mm,管壁壁厚为1~8mm。
再进一步地,所述筒盖直径为12~105mm,高度为5~30mm,管壁壁厚为1~8mm。
再进一步地,所述附加进样口内径为0.5~10mm,外径为1~12mm,高度为2~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介观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介观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99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