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炒茶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09223.1 | 申请日: | 2014-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0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方国栋;方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灯塔汽车修理厂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56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炒茶机 | ||
1.一种炒茶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下方的加热组件(2),设置在机架(1)上的托架(3)及烘筛(4),推动烘筛(4)做往复运动的驱动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一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机架(1)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支撑并调节托架该端高低的调节把手(6);所述烘筛(4)的筛网(41)沿烘筛(4)运动方向的截面为高低起伏的锯齿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5)包括底座(51),底座(51)内均匀设置有一组燃气炉头(52),燃气炉头(52)通过管道与燃气罐相连,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气阀门(53)和点火装置(5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1)与机架(1)间设置有一组控制底座(51)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转轴(7),设置在机架(1)外侧且与转轴(7)一端连接的控制组件,转轴(7)与底座(51)之间设置有两组多连杆组件,所述的多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741)、第二连杆(742)、第三连杆(743)、第四连杆(744)、第五连杆(745)、第六连杆(746)、第七连杆(747)、第八连杆(748);所述第一连杆(741)一端固定在转轴(7)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42)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743)、第五连杆(745)及第七连杆(747)首尾依次铰接,第四连杆(744)、第六连杆(746)及第八连杆(748)首尾依次铰接,所述第三连杆(743)、第四连杆(74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42)铰接;第七连杆(747)、第八连杆(74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底座(51)上,且两固定位置位于底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上;所述第五连杆(745)中部、第六连杆(746)中部还分别与机架(1)铰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把手(6)包括手柄(61)及设置在手柄(61)两端的回转曲臂(62),回转曲臂(62)通过销轴与机架(1)活动连接,所述托架(3)上设置有与回转曲臂(62)相适配的挡板(3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筛(4)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架(42),支撑架(42)两端设置有滑轮(421),所述托架(3)上设置有与滑轮(421)相适配的滑轨(32);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1),与驱动电机(51)连接的从动轮(52),从动轮(52)与支撑架(42)间设置有连接作用的曲柄(5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筛(4)的三面均设置有围栏(43),一面设置有卸料翻板(44);所述卸料翻板(4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轴(45)和第二连接轴(46),第一连接轴(45)一端固定在卸料翻板(44)上,另一端与支撑架(42)活动连接;第二连接轴(46)一端与卸料翻板(44)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相邻围栏(43)活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曲臂(62)为V字型结构,所述销轴设置在回转曲臂(62)的中间位置,所述手柄(61)设置在回转曲臂(62)的一端,回转曲臂(62)的另一端与挡板(31)配合调节托架(3)一端的高低。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51)上还设置有盖板(511),盖板(511)与底座(51)间留有供空气进入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转轴(7)一端连接的调节杆(71)及固定在机架(1)上与调节杆(71)配合的卡板(72);所述卡板(72)从低到高设置有一组卡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灯塔汽车修理厂,未经灯塔汽车修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92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筒式杀青机
- 下一篇:茶叶加工粉尘集成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