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肠或直肠术后引流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08460.6 | 申请日: | 2014-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6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化庆;周本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化庆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张建宏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肠 直肠 术后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术后引流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直肠术后引流器。
背景技术
在完成结肠或直肠肿瘤等手术切除术后,将手术后留下的结肠或直肠末端与剩余的直肠的另一端进行吻合时,通常在结肠或直肠中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现有的引流管为一端直管,该引流管在使用中,其一端处在结肠或直肠中、另一端从肛门外伸出。现有的这种直管状的引流管存在的欠缺是:引流管的前端部与结肠或直肠的内壁间会存在腔隙,结肠或直肠排放的分泌物会大量的进入到引流管与直肠内壁间的腔隙中,再从肛门排出,这样一则会污染吻合部位、二则会增加肛门的护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肠或直肠术后引流器,该引流器装入结肠或直肠中,能与结肠或直肠的内壁紧密的相贴,确保结肠或直肠排放的分泌物基本不会污染吻合部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结肠或直肠术后引流器,它具有一段引流管,引流管的外部套有软管,软管套在引流管前端的部位具有曩体,曩体的充盈状态呈喇叭口状,在引流管上接有一段注射管,注射管与曩体的内腔相通。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手术中将上述引流器中引流管的前部及曩体放入到结肠或直肠中,使引流管的后部及注射管伸出在肛门外,即可完成本引流器的安放。本引流器安放后,由注射管向曩体内注入气体或液体,使曩体充盈,在曩体充盈状态下,曩体的外侧与结肠或直肠的内壁紧密相贴,结肠或直肠排出的分泌物则可由引流管顺利的排出。由于曩体的外侧与结肠或直肠的内壁紧密相贴,结肠或直肠排泄的分泌物不会进入到引流管与结肠或直肠间的腔隙中,确保了吻合口不会受到污染。另外,当需要取出本引流器时,由注射管将曩体内的气体或液体抽出,曩体收缩,即可从肛门将引流管抽出。
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靠、且引流效果好,它可很好的避免吻合口污染,并减轻肛门的护理难度。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的A―A剖视图;
图3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图2
本发明提供的直肠术后引流器,它具有一段引流管1,引流管1的外部套有软管3,软管3套在引流管1前端的部位具有曩体3a,曩体3a的充盈状态呈喇叭口状,在引流管1上接有一段注射管2,注射管2与曩体3a的内腔相通。
本实施例中,注射管2与曩体3a的内腔相通的方式为:引流管1的外壁上开有一向其前端延伸的沟槽1a,注射管2的出口与沟槽1a相通,曩体3a与引流管1相贴的部位开有通口3b,曩体3a的内腔通过该通口3b与沟槽1a相通。另外,软管3将引流管1及注射管2全部包裹。软管3的材质可为橡胶、硅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
在注射管2的入口端接有一注射器接头4。将注射器与注射器接头4相接,即可由注射器向曩体3a内注射液体或气体,或由注射器将曩体3a内的液体或气体抽出。注射器接头4的结构与现有导尿管上的注射器接头的结构相同。
参见图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是,前者的曩体3a充盈状态的外侧轮廓为圆锥面,后者的曩体3a充盈状态的外侧轮廓为圆锥面与圆柱面相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化庆,未经周化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84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减轻小区间干扰的方法
- 下一篇:可压缩弹性体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