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高应力巷道底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08302.0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0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陈晓祥;陈玉梅;韩学锋;支光辉;徐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E21D19/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郑园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高***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应力 巷道 方法 | ||
1.一种控制高应力巷道底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巷道底板(1)中部垂直向下施工开挖槽(2);
b、对开挖槽(2)左右两帮围岩分别施工水平锚索钻孔;
c、在锚索钻孔内安装锚索(3),锚索(3)前端深入锚索钻孔内,尾端露于开挖槽(2)帮部围岩外表面;
d、在开挖槽(2)帮部围岩上铺设金属网(4),锚索(3)尾端露于金属网外表面;
e、在锚索(3)尾端的金属网上设置有槽钢(5);
f、对锚索(3)进行张拉施加高预紧力;
g、对开挖槽进行混凝土(8)浇注,混凝土(8)层厚度与开挖槽(2)的深度相等;
h、随开挖槽掘进工作面的推进,重复步骤a至g,直至巷道底板加固浇筑施工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应力巷道底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槽(2)的开挖宽度不小于巷道宽度的0.6倍,开挖深度不小于巷道宽度的0.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应力巷道底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钻孔至少两组,每组至少两个锚索钻孔沿竖向方向等距设置,两组锚索钻孔相对设置在开挖槽(2)左右两帮围岩上,与锚索钻孔相应数目的锚索(3)安装在锚索钻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高应力巷道底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组锚索上均设有一个槽钢(5),在槽钢(5)上设置有与锚索数量相等且供锚索尾端穿过的过孔,槽钢(5)通过过孔竖向设置在锚索(3)尾端,并压在金属网(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应力巷道底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钻孔的钻孔深度为8.0~10.0m,钻孔间距为800~1200 mm,相临两组的组距为1.6~2.4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应力巷道底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3)为矿用锚索,锚索(3)尾端外露长度不小于6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应力巷道底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4)为菱形金属网,以护住开挖槽帮部围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应力巷道底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预紧力不小于30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应力巷道底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8)为C30~C50的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83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