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量监测DNAPL运移过程与饱和度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08042.7 申请日: 2014-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3852425B 公开(公告)日: 2017-02-15
发明(设计)人: 叶淑君;吴吉春;郭健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1/17 分类号: G01N21/17;G01N27/04
代理公司: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代理人: 贺翔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定量 监测 dnapl 过程 饱和度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污染环境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量监测DNAPL污染物运移过程以及饱和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不混溶有机化合物污染是环境污染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这类不混溶有机化合物通常称为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其中比重大于水的称为重非水相液体(DNAPL-Dense NAPL),比重小于水的则称为轻非水相液体(LNAPL-Light NAPL)。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NAPL运移规律及其饱和度的研究(O'Carroll et al.,2007;Chambers et al.,2004;徐炎兵等,2009),但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LNAPL(武晓峰等,2000;李国山等,2008),对DNAPL研究相对较少。对孔隙介质中DNAPL运移规律的室内试验研究,可采用一些非破坏性、非侵入性的技术手段,如γ-射线衰减法(Gardner,1986)、X-射线透射法(Liu et al.,1993)、光透法(Hoa,1981;Tidwell et al.,1994;Bob et al.,2008)等。在上述这些技术中,光透法所需的专业设备费用最低,且对人体没有危害。国外利用光透法对于“水-汽”两相中水饱和度的研究较多。如Tidwell和Glass[Tidwell et al.,1994]利用光透法提出了一个包含简单经验参数的计算介质水饱和度的数学模型;Niemet和Selker(Niemet et al.,2001)则在二维透明多孔介质中利用光透法建立了5个数学模型估算介质的水饱和度。在这些研究基础上,Bob和Brooks(Bob et al.,2008)将一种修正后的光透法引入到“水-DNAPL”两相中DNAPL饱和度的研究中。光透法的优点是监测的结果分辨率高并可进行连续自动监测,既可以定性分析多孔介质中DNAPL的运移规律,还能定量计算DNAPL的分布和入渗量。虽然光透法有诸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如只适用于室内实验,不能应用于野外;只适用于二维条件,不能应用于三维情况。

采用光透法中时,通常会涉及阿尔奇公式,阿尔奇公式准确性关键在于其中参数β值测定。β值的确定以往都是通过另外配备砂样进行试验测定。通过配备不同DNAPL饱和度的砂样,测定每个砂样的电阻率值,做出一条DNAPL饱和度值与电阻率值之间关系的标准曲线,对曲线进行拟合便可得β值。但这种做法存在二个难点:一是很难保证配备的砂样与实际的实验装置中充填的砂样在密实度等方面完全一致,二是很难实现DNAPL(尤其是具有挥发性的DNAPL)以某一特定饱和度均匀分布在配备的砂样中。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是广泛应用于地下水研究领域的一种监测方法(Zhou et al.,2001;Singha et al.,2005;Michot et al.,2003)。它的优点包括:非破坏性的监测介质中流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迁移,不仅可以应用于室内不同维度试验(刘汉乐等,2008),而且还适用于野外不同的空间尺度。但目前利用该方法获取介质内DNAPL饱和度并量化污染物分布的研究少见报道。主要是因为该方法目前尚存在一些难解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介质真实电阻率与污染物含量之间的量化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光透法与高密度电阻率法相结合,定量监测DNAPL运移过程与饱和度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得到的DNAPL入渗量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定量监测DNAPL运移过程与饱和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光透系统中CCD相机拍照记录砂箱内饱水时的光强值Is以及DNAPL入渗过程中多孔介质内的光强值I,

(2)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砂箱内饱水以及DNAPL入渗过程中的电阻值;

(3)采用“水-DNAPL”两相中DNAPL饱和度的计算公式对光透法的数据进行处理,水/NAPL二相流中DNAPL饱和度计算公式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80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