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R混纺织物染黑色染料组合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7353.1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7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马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钱江印染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7/22 | 分类号: | C09B67/22;D06P3/87;D06P1/38;D06P1/3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 |
地址: | 31122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r 混纺 织物 黑色 染料 组合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染染料及使用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TR混纺织物染黑色染料组合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TR混纺织物即涤粘混纺织物,是涤纶(Polyester)成分占到60%以上与人造棉(Rayon)混纺的混纺纱线或者面料,通常用来做西装,其中T是涤纶,R是人造棉(粘胶),TR混纺织物染黑色目前采用分散染料+活性染料或分散染料+硫化染料来染色,采用现有的工艺和染料目前黑色很难染深,另外染黑色时,粘胶纤维所用的染料的上染率太低,造成染料浪费太大,对环境污染严重,且生产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实际生产中TR混纺织物染黑色深度不足,且染料上染率低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上染率,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的TR混纺织物染黑色染料组合及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TR混纺织物染黑色染料组合,所述的染料组合包括不少于85%配重比例的活性黑染料或硫化黑染料,所述染料组合还包括不多于15%配重比例的直接混纺黑染料。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为在染色时与纤维起化学反应的一类染料,这类染料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基团,染色时染料与纤维反应,二者之间形成共价键,成为整体,使耐洗和耐摩擦牢度提高,活性染料是一类新型染料;硫化黑染料是优秀的棉用染料,是含硫较多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的结构中含有二硫键及多硫键;经生产实践发现,采用活性黑染料或硫化黑染料,配合少量的直接混纺黑染料,对TR混纺织物染黑色后的色牢度牢度影响很小,但染色深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深度提升15-25%,同样深色黑色,黑色深度极限值得到进一步提升,染料总量还可节约15-20%。
作为优选,所述的活性黑染料为中温活性黑染料或高温活性黑染料。活性染料分子包括母体染料和活性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能与纤维反应的基团称为活性基,按活性染料与纤维反应时的温度区别,有低温活性黑染料、中温活性黑染料、高温活性黑染料,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采用中温活性黑染料或高温活性黑染料与直接混纺黑染料混合对TR混纺织物染黑色的深度提高效果最佳。
作为优选,所述的硫化黑染料为环保型液体硫化黑染料。液态硫化黑的杂质几乎为0,稳定性比粉末硫化黑强,染布出错几率低,环保型液体硫化黑,具有成本低、工艺流程短等特点,已日益被国内外印染厂家接受,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染料市场上,基本以环保型液体硫化染料为主。
依据上述方案所获得的染料组合的使用方法,所述的染料组合代替活性染料在TR混纺织物活性染色工艺或硫化工艺中使用,TR混纺织物染色后水洗、固色、皂洗。一浴二步法是活性染料浸染法中比较合理的染色方法,它不仅可经获得较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而且有良好的匀染效果,因此棉针织物染色常用这种方法;轧染工艺在硫化染料染色工艺中最为普遍;经过上述工艺对TR混纺织物染色后水洗、固色、皂洗,可获得理想的染色效果。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提高染料上染率;(2)降低生产成本;(3)降低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TR混纺织物染黑色染料组合,染料组合包括85%配重比例的活性黑染料,还包括15%配重比例的直接混纺黑染料,活性黑染料的活性基为β-羟乙砜基的硫酸酯。
具体使用过程是,在TR混纺织物活性染色工艺中,使用所得染料组合作为染料,染色后水洗、固色、皂洗,染色深度提升25%,染料节约15%。
实施例二,一种TR混纺织物染黑色染料组合,染料组合包括90%配重比例的硫化黑染料,还包括10%配重比例的直接混纺黑染料,硫化黑染料为环保型液体硫化黑染料。
具体使用过程是,在TR混纺织物硫化染色工艺中,使用所得染料组合作为染料,染色后水洗、固色、皂洗,染色深度提升20%,染料节约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钱江印染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钱江印染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73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