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滨海盐碱地芦笋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7300.X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8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曹岩坡;戴素英;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徐瑞丰 |
地址: | 05005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滨海 盐碱地 芦笋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滨海中重度盐碱地种植芦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芦笋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营养保健型高档蔬菜,其质嫩味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素有 “蔬菜之王”的美誉。我国有大量的盐碱地,利用芦笋具有较强耐盐性的特点开展盐碱地芦笋栽培,既能实现盐碱地的改良,又可以缓解菜粮争地的矛盾。一般来说,盐碱地上植物栽培,采用淡水压盐、地膜覆盖、耐盐品种应用等方式可以使盐生植物正常生长,但这种常规技术应用到芦笋上,只适合在含盐量在0.3%以下的轻度盐碱地上栽培,并且受地下水位、季节性水盐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时常出现定植后秧苗成活率低、缺苗断垄的现象,导致投入大、效益低。
在盐碱地芦笋栽培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邹金环、李彩华等人进行了耐盐芦笋品种筛选的研究,分别筛选出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和黑龙江地区的耐盐品种,关于采用农艺技术提高芦笋盐碱地栽培方面,张国新等人采用沟侧法育苗,120d龄苗,垄高5cm,出苗成活率达到90%。另外,从栽培技术上应用土壤改良剂、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芦笋在盐碱地上的生长,但这些方法只能在土壤含盐量≤0.3%的盐碱地上栽培芦笋。
本申请发明人对这一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盐碱地芦笋育苗技术研究一文(河北农业科学,2012.7)中对不同育苗方式、不同苗龄、地膜覆盖对盐碱地芦笋育苗及定植后植株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含盐量≤0.3%的盐碱地原土营养钵育苗、移栽苗龄≥90 d、定植后在笋田行间覆盖地膜等措施,可提高芦笋幼苗对盐碱的适应能力,定植后秧苗成活率达90%以上,且缓苗期短,植株健壮,生长指数高,但是也是针对≤0.3%的盐碱地进行的试验,对于在含盐量高的地块上栽培芦笋,还需另辟新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土壤含盐量0.4-0.8%的滨海盐碱地栽培芦笋的方法,用于解决传统栽培法中植株定植成活率低、长势差、产量低等问题,达到高产、稳产、节本、高效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滨海盐碱地芦笋栽培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土壤处理
挖排水沟:在预种植芦笋田块地下60-80cm铺设打孔暗管,间距8-10m;在地上与暗管垂直方向每隔20-25m设置一条排水沟,沟深0.8-1m,宽1-1.2m;
平整土地:施基肥后深翻20-30cm,整平地块,整个灌溉畦面坡度小于万分之一,所述基肥即每亩撒施有机肥5-7方、过磷酸钙40-50千克、尿素25-3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
(2)低盐土育苗:育苗时间为定植前一年8月中旬,以含盐量0.1-0.2%的盐碱土与腐熟有机肥为基质,按7:3充分混匀,装入营养钵中,催芽后芦笋种子单粒点播至营养钵中,覆土2-3cm,畦面上覆盖麦秸,苗龄120天以上;
(3)开沟定植、地膜覆盖:
4月下旬定植,按1-1.2m行距开沟,沟深12-17cm,按株距25-30 cm将带土坨秧苗放至沟中,覆土并逐棵浇水,栽培行覆土量低于两侧2-3cm,形成浅v型,定植后地膜覆盖行间;
(4)追肥:
定植第二年后,每年春季采笋前,笋田垄间开深8-12cm、宽20-30cm浅沟,沟内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5方,过磷酸钙30-40千克、尿素25-3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之后整平土壤,垄间覆盖地膜;
(5)留母茎采收:定植当年不采笋;定植第二年后,春季留母茎采笋,每株留3-5条母茎后开始采笋,所选留的母茎长至8月下旬时全部割除并运离笋田,之后长出的母茎全部留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对于含盐量高于0.5%的盐碱地,在平整土地之前进行淡水压盐,具体为:压盐安排在定植前15-20天,用水量100-120m3/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植株调控的步骤,茎长至1.5m打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芦笋选自以下耐盐性强的品种:阿波罗、冠军和杰西奈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73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关机测试电路
- 下一篇:实现嵌入式虚拟机平台高频率数据采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