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流气浮净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6842.5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4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峰;王永磊;李梅;贾伟建;申姗;贾瑞宝;宋武昌;卜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12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流气 净水 方法 | ||
1.一种混合流气浮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水经过絮凝过程后,进入碰撞接触室,溶气水减压释放产生微气泡,由碰撞接触室底部设置的溶气释放器释放的微气泡与待净化水逆向流动,微气泡与待净化水中悬浮颗粒物碰撞接触,完成气泡与絮体颗粒粘附之前充分的碰撞过程,并初步粘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泡絮体上浮至液面成为浮渣,由排渣系统排出,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2)待净化水中未能稳定上浮的絮体或悬浮物在水流冲击的作用下,通过碰撞接触室与粘附接触室底部的通道进入粘附接触室,粘附接触室底部设置的溶气释放器释放微气泡与待净化水同向流动接触,完成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物的有效粘附过程,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泡絮体上浮进入气浮分离室,浮渣由排渣系统收集,净化后水进入导流出水室,完成净化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流气浮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装置包括池体,池体内顺次设置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顺次将池子分割为碰撞接触室、粘附接触室、气浮分离室以及导流出水室,碰撞接触室和粘附接触室由第一通道在池底连通,气浮分离室和导流出水室由第二通道在池底连通,碰撞接触室底部和粘附接触室底部均布置溶气释放器,碰撞接触室上部布置原水入水管管口,碰撞接触室上方设置水力排渣系统,气浮分离室上方设置机械排渣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流气浮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碰撞接触室的进水流速为15~25mm/s,粘附接触室的水流速度为5~15mm/s。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流气浮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压溶气水的压力为0.3-0.45MPa。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流气浮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碰撞接触室和粘附接触室中溶气回流水分配比例分别为1:2~3。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流气浮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净化水进入碰撞接触室的进水口与碰撞接触室底部设置的溶气释放器的距离不小于1m,进水口距碰撞接触室工作时的液位垂直距离不小于30cm。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流气浮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碰撞接触室与粘附接触室底部设置的溶气释放器与底部的距离为30cm。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流气浮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回流比为5%~15%。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流气浮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铁。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流气浮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絮凝阶段采用机械絮凝两级搅拌的运行方式,整个絮凝过程中,絮凝时间控制为10~15min,其中第一级搅拌桨外边缘线速度为0.35~0.50m/s,第二级搅拌桨外边缘线速度为0.20~0.35m/s,整个絮凝过程中,絮凝速度梯度G值为40~80S-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684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