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纳米岛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6206.2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7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开;袁超;刘庄;赵信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77;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0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纳米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免疫 检测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纳米岛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的领域。
背景技术:
体液免疫检查在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实现对心脑血管、癌症等一系列重大疾病的早期检测和筛查的关键所在。然而要实现对这些体液中较低浓度目标分子的分析检测,现有的免疫检测技术如放射免疫分析(RIA)、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荧光免疫分析(FIA)、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还存在着灵敏度低、特异性差等一些问题。尤其是荧光免疫检测技术,虽然理论上能够实现对单分子水平的标记,但由于受到生物分子背荧光、激光散射噪声等影响而严重降低了其检测灵敏度(通常只能到几十pg数量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荧光免疫分析中背景噪声大、检测灵敏度低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金属纳米岛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一种金属纳米岛载体,是在载体材料表面形成金属纳米岛而得到的,所述的金属纳米岛是分立的,所述的金属纳米岛的尺寸为10~500nm,所述的金属纳米岛之间的间隙为5~200nm。
所述的载体材料为固相材料或悬浮材料。
所述的固相材料为二维平面结构。
所述的固相材料可以为玻片、硅片、石英、聚偏二氟乙烯膜或硝酸纤维素膜。
所述的悬浮材料可以为玻璃微珠、磁珠、聚苯乙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聚苯乙烯磁性微球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磁性微球。
所述的金属可以为银、金-银合金或银/金核壳结构。
制备金属纳米岛载体的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在载体材料表面吸附一层金纳米种子,得到了表面吸附金纳米种子的载体材料;
二、配置生长金属纳米岛的反应溶液:将还原剂加入到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混合均匀;其中,所述的还原剂与含有的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0.5~2)∶1;所述的金属离子的溶液的浓度为0.1~5mM;
三、将步骤一中得到的表面吸附一层金纳米种子的载体材料放入步骤二中得到的生长金属纳米岛的反应溶液中,在18~30℃下振荡反应2~60min;
四、将步骤三中反应完成的载体材料取出,用水清洗,干燥,即得到金属纳米岛载体。
所述的步骤一中的金纳米种子是通过化学还原法还原Au3+得到的,然后利用物理吸附或化学偶联相互作用结合到载体材料表面的。
所述的步骤一中的载体材料表面吸附的金纳米种子的粒径为1~20nm。
所述的步骤一中的载体材料为固相材料或悬浮材料。
所述的固相材料为二维平面结构。
所述的固相材料可以为玻片、硅片、石英、聚偏二氟乙烯膜或硝酸纤维素膜。
所述的悬浮材料可以为玻璃微珠、磁珠、聚苯乙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聚苯乙烯磁性微球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磁性微球。
所述的金属可以为银、金-银合金或银/金核壳结构。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还原剂为NaBH4,NH2OH,N2H4,CH2O或C6H12O6。
所述的金属离子溶液为Ag+溶液或Au3+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溶液。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还原剂与含有的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0.7~1.5)∶1。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还原剂与含有的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1:1。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金属离子的溶液的浓度为0.3~5mM。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金属离子的溶液的浓度为0.5~1mM。
所述的步骤四中的水为去离子水。
金属纳米岛载体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是生物芯片中的捕获分子捕获相应的物质,进行荧光扫描和数据分析,进而完成免疫检测,其中使用所述金属纳米岛载体作为捕获分子的修饰载体制成生物芯片。
所述的金属纳米岛载体表面修饰肿瘤标志物抗体分子制备成生物芯片实现在肿瘤的早期检测中的应用。
所述的金属纳米岛载体表面修饰自体免疫疾病相关的抗原、抗体分子制备成生物芯片实现在自体免疫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所述的金属纳米岛载体表面修饰乙肝抗体分子、流感病毒DNS序列、结合病抗体、疟原虫抗原(或抗体)、大肠杆菌抗体制备成生物芯片实现在传染性疾病的检测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62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汽车锁栓的平面加工装置
- 下一篇:弹性销伸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