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聚合发送和接收方法、终端和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5743.5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5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郭森宝;左志松;邬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 |
代理公司: | 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行 控制 信道 聚合 发送 接收 方法 终端 基站 | ||
1.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聚合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在第一时刻同时发送多个基站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且多个PUCCH在同一载波上发送;其中,所述终端在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上按照预设方式发送所述多个基站的PUCCH,所述同一个载波对应主服务基站的主服务小区;
所述终端按照主服务基站的服务小区和辅服务基站的服务小区的顺序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到资源元素的映射,其中对于一个基站内,按照服务小区索引从低到高顺序映射对应基站下所有服务小区的HARQ到资源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聚合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高层信令,用于获得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共用PUCCH资源元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聚合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高层信令,用于获得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PUCCH资源元素的一个或者多个候选位置,并且所述PUCCH资源位于第一基站,那么对应的资源元素位置的PUCCH采用以下至少一个第二基站的主服务小区SPcell的上行信息来承载所述PUCCH:
参考信号序列、PUCCH对应的扰码序列、参考信号扩频序列、参考信号循环移位序列、PUCCH对应的扩频序列、PUCCH对应的循环移位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聚合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主服务基站上配置的服务小区数目来判断辅服务基站的第一个服务小区或者小区索引最低服务小区的HARQ比特的起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聚合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服务基站和辅服务基站总共的HARQ比特超过终端PUCCH容量时,所述终端对于辅服务基站的HARQ进行绑定或复用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聚合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服务基站和辅服务基站总共的HARQ比特超过终端PUCCH容量时,所述终端对于所有传输的HARQ进行绑定或复用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聚合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辅服务基站上HARQ比特数目超出PUCCH最高资源索引,并且主服务基站和辅服务基站的HARQ总数没有超过PUCCH容量时,在主服务基站分配的最后预定数量的资源区域插入辅服务基站的超过PUCCH最高资源索引对应资源的HARQ比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聚合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主服务基站分配的最后预定数量的资源区域插入辅服务基站的最后HARQ比特数目为逆序插入,辅服务基站的第一个服务小区或者小区索引最低服务小区的HARQ比特的起始位置,逆序插入到主服务基站的PUCCH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聚合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辅服务基站的第一个服务小区或者小区索引最低服务小区的HARQ比特的起始位置为PUCCH资源元素最高索引,然后逆序进行资源元素映射。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聚合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主服务基站和辅服务基站HARQ的比特数目+N大于20比特时,终端对所述HARQ进行绑定或者复用操作,其中,N为终端指示基站终端是否进行HARQ绑定或复用的指示比特;
或者,主服务基站的HARQ的比特数、或HARQ和CSI的比特数、或HARQ和SR的比特数、或HARQ和CSI、SR的比特数,与辅服务基站的HARQ的比特数、或HARQ和CSI的比特数、或HARQ和SR的比特数、或HARQ和CSI、SR的比特数之和大于22比特时,终端对所述HARQ进行绑定或者复用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聚合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在PUCCH资源中加入固定的N个比特,用来指示基站所述终端反馈的HARQ是否进行绑定或复用,N>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57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