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滴灌灌水器附生生物膜模拟培养装置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05514.3 | 申请日: | 2014-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5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开;周博;王天志;吴乃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A01G25/02;G01N3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滴灌 灌水 附生 生物膜 模拟 培养 装置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滴灌灌水器附生生物膜模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密封贴合的上盖板、下垫板和位于二者间的中间流道板;所述中间流道板设有通孔流道,该通孔流道的两端分别是与外界相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通孔流道内壁上设有生物膜培养单元,所述生物膜培养单元包括若干个能拆卸的取样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流道的两侧交错设置有若干梯形凹槽,每一侧每两相邻梯形凹槽的腰底边连接成一V形凸棱,每一侧的各所述V形凸棱的尖部,分别对应另一侧所述梯形凹槽槽底中心;所述梯形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所述生物膜培养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通孔流道一侧的所述生物膜培养单元为正方形,且位于远离所述V形凸棱的所述梯形凹槽槽底两侧的内壁上;设置在所述通孔流道另一侧的所述生物膜培养单元为长方形,且位于所述V形凸棱尖部两侧的所述梯形凹槽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形生物膜培养单元的长占其所在内壁长的1/4-1/2;
所述长方形生物膜培养单元的长占其所在内壁长的1/2-3/4。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培养单元还包括金属框架和设在其上的金属卡槽,所述取样片与所述金属框架通过金属卡槽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上均设有卡槽,所述生物膜培养单元通过所述卡槽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板、所述下垫板和所述中间流道板通过铆接紧密贴合,且三个板的四边用胶密封;
所述模拟培养装置的放大倍数为实际使用灌水器的40-50倍;
所述取样片采用黑色PE材料,且粗糙度为实际使用灌水器的PE材料的1.85-1.92倍;
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垫板均为透明有机玻璃板;
所述中间流道板采用不锈钢材料;
所述金属为不锈钢。
8.一种检测灌水器滴灌时产生的生物膜特征组分的模拟系统,包括水泵、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过滤器、截止阀、压力表、若干个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滴灌灌水器附生生物膜模拟培养装置和水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源的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水泵、所述第一球阀、所述过滤器、所述截止阀和所述压力表,在所述压力表出口的管路分为并列的若干个之路,每个支路上间隔设置两个第二球阀,在所述两个第二球阀之间设有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滴灌灌水器附生生物膜模拟培养装置;所有所述支路出口合并为一路后,通过所述第三球阀、管路连接至所述水源进口;在所述过滤器和所述截止阀之间的管路设有另一支路,所述另一支路通过另一第一球阀连接至所述水源进口。
10.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装置或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在检测灌水器使用时产生的生物膜特征组分中的应用;
或一种检测灌水器中生物膜特征组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用于灌溉的再生水流经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收集取样片,检测生物膜特征组分;
所述的系统中的滴灌灌水器附生生物膜模拟培养装置的工作压力为灌水器原型的40-50倍;
所述的系统中的滴灌灌水器附生生物膜模拟培养装置中再生水的流量为灌水器原型的10119.3-17677.7倍;
所述生物膜特征组分为表面形貌、干重、胞外聚合物含量和/或磷脂脂肪酸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55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