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OA的两次四波混频过程的16QAM信号生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105229.1 | 申请日: | 2014-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5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祥;秦军;纪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F2/00 | 分类号: | G02F2/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oa 两次 混频 过程 16 qam 信号 生成 方法 | ||
1.一种基于SOA的两次四波混频过程的16QAM信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在第一个SOA中注入泵浦和信号光发生第一次四波混频过程,其中信号光为QPSK信号,泵浦光为相位偏移的ASK信号,在闲频光处生成一个8QAM信号,通过滤波器滤出。
步骤2:将第一次四波混频过程生成的8QAM信号与另一泵浦光注入第二个SOA发生第二次四波混频过程,此泵浦光为相位偏移的ASK信号,在闲频光处生成一个16QAM信号,通过滤波器滤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16QAM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两次四波混频过程生成16QAM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16QAM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次四波混频过程的输入泵浦光都为相位偏移型的ASK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16QAM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次四波混频过程生成一个8QAM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16QAM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次四波混频过程都采用SOA作为非线性介质,需要较小的输入光功率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522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织用线筒架
- 下一篇:用于连续纤维及树脂合成的专用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