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深水环境爆炸试验用容器内爆炸冲击波压力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4940.5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2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钟冬望;黄小武;李琳娜;何理;司剑峰;朱宽;刘建程;殷秀红;操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23/10 | 分类号: | G01L23/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深水 环境 爆炸 试验 容器 冲击波 压力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爆炸冲击波压力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深水环境爆炸试验用容器内爆炸冲击波压力测试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对江河湖海资源的大力开发利用,水下爆破越来越被广泛用于各类水下工程,如航道疏浚、地震探矿和深水炸礁等。水下爆破属于多耦合的交叉学科,由于它的复杂性,研究一直以实验为主。为了更好的开展水下工程爆破技术的研究,不少科研机构开始引进符合要求的模拟深水环境爆炸试验用容器。
利用水下爆炸冲击波压力测试装置对水下爆炸冲击波进行监测,进而对水下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规律进行科学研究,这是普遍采用的方法。目前,使用的水下爆炸冲击波压力测试装置中,压力传感器和电荷放大器分离,并通过长电缆连接,爆炸冲击波压力信号通过长电缆过程中会受外界磁场作用而发生变化,从而使测试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在现有的模拟深水环境爆炸试验用容器内爆炸冲击波压力测试装置中,主要是通过悬挂带配重的绳索或在模拟深水环境爆炸试验用容器内壁焊接金属底座用于固定压力传感器。当进行模拟深水环境爆炸试验时,为测得模拟深水环境爆炸试验用容器内同一水深处的距离球形炸药不同位置处的水下爆炸冲击波压力,现有的测试装置存在可靠性差,传感器固定不牢、测点位置难以更换等问题,已不能满足试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测试准确、安全可靠、安装方便和成本低廉的模拟深水环境爆炸试验用容器内爆炸冲击波压力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装置包括压电式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模拟深水环境爆炸试验用容器中心处装有球形炸药,在模拟深水环境爆炸试验用容器的内壁上部和下部对应地固定有上部金属杆和下部金属杆。在球形炸药一侧垂直地连接有3~8根铁丝,每根铁丝的一端与上部金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部金属杆固定连接,靠近球形炸药的第一根铁丝与球形炸药的距离为200mm~400mm,每根铁丝的间距离相等。
每根铁丝分别固定有压电式传感器,每个压电式传感器与球形炸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每个压电式传感器通过各自的同轴测试电缆穿过电缆转接盘与数据采集卡电连接,数据采集卡通过网线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内装有爆炸冲击波压力测试软件。
所述球形炸药是表面由金属罩包裹的精密压装的球形炸药。
所述上部金属杆和下部金属杆的直径相同,上部金属杆和下部金属杆的直径均为20~40mm。
所述3~8根铁丝的直径相同,每根铁丝的直径为1~3mm。
所述爆炸冲击波压力测试软件的主流程中:
代表压电式传感器分别在计数点n采集的爆炸冲击波压力;代表各压电式传感器采集的爆炸冲击波压力峰值;i代表压电式传感器由内到外的顺序号,i为1~8的自然数;N代表计数点总数,N为20000~50000。
所述爆炸冲击波压力测试软件的主流程是:
S1、初始化,设置计数点总数N,计数点n=0,
S2、计数点累加n=n+1;
S3、分别扫描A/D1~A/D8,记录各压电式传感器采集的爆炸冲击波压力
S4、判断是否大于若大于则执行S5,否则执行S6;
S5、
S6、判断n是否大于N,若大于N则执行S7,否则返回S2;
S7、对每个压电式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分别以计数点n为横坐标,以压电式传感器采集的爆炸冲击波压力为纵坐标,绘出水下爆炸冲击波压力曲线,输出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测试准确。本发明中的压电式传感器能方便地固定在铁丝上,铁丝又与上部金属杆和下部金属杆相连,拉紧绷直后具有一定张力,在水下爆炸过程中,保证压电式传感器不会受水下爆炸冲击波作用而偏离标定位置;同轴测试电缆绕在上部金属杆或下部金属杆上,能防止其受水下爆炸冲击波作用而被损坏,确保能准确获得爆炸冲击波压力信号。
2、安全可靠。数据采集卡通过网线和计算机相连,可以实现长距离的数据传输,确保测试人员和仪器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49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