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笔画输入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4903.4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9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潘爱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爱松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笔画 输入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输入法,尤指一种汉字笔画输入法。
背景技术
在汉字输入法中,笔画输入法简单易学,不需要背字根也不需要懂拼音,所以被很多人使用。但目前的笔画输入法,对词组的输入功能缺乏,基本上是先输入第一个字,再通过联想的方式输入词组的。这种输入词组的方式比五笔输入法或拼音输入法直接输入词组的方式速度要慢得多,而能否快速的输入词组是关系到打字整体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输入的是词组还是单个汉字?五笔输入法或拼音输入法都有相应的判断方法,所以笔画输入法也应该设计一种可以直接输入词组的方法,提高汉字输入速度。
另外,传统的笔画输入法,是按汉字书写的顺序依次输入相应的笔画得到需要的汉字,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对所有的汉字都能正确掌握其笔画的顺序,对于不能完全掌握笔画顺序的汉字,使用传统的笔画输入法得到需要的汉字就成了难题。所以,对于笔画输入法来说,还可以使用汉字的字型结构、笔画数、末笔画等特征对汉字进行进一步的限定,提高输入汉字的容易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笔画输入法存在的一些缺陷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可直接输入词组、提高汉字输入容易度的笔画输入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笔画输入法,包括对键盘按键设定、屏幕显示和输入的方法步骤;
所述的键盘按键设定,包括:前笔画按键5个、后笔画按键5个、笔画数按键10个、字型结构按键3个、选字键11个及翻页键2个。其中:
前笔画按键5个,包括:“H”、“J”、“K”、“L”、“N”键,这些按键按下,分别代表五种基本笔画:“一”、“丨”、“丿”、“丶”、“乙”的输入,并且按键按下的先后顺序代表是按汉字书写的顺序依次输入笔画的(第一个按键的按下代表第一笔画的输入、第二个按键的按下代表第二笔画的输入……);
后笔画按键5个,为“G”、“F”、“D”、“S”、“A”键,这些按键按下,也分别代表五种基本笔画:“一”、“丨”、“丿”、“丶”、“乙”的输入,并且按键按下的先后顺序代表是按汉字书写的倒序依次输入笔画的(第一个按键的按下代表最后一笔画的输入、第二个按键的按下代表倒数第二笔画的输入……);
笔画数按键10个,包括“Q”、“W”、“E”、“R”、“T”、“Y”、“U”、“I”、“O”、“P” 键,这些按键按下,是按笔画数对汉字进行限定,其中:
“Q”限定是1笔画的汉字,
“W”限定是2笔画的汉字,
“E”限定是3笔画的汉字,
“R”限定是4笔画的汉字,
“T”限定是4笔画~6笔画之间的汉字,
“Y”限定是6笔画~10笔画之间的汉字,
“U”限定是8笔画~14笔画之间的汉字,
“I”限定是11笔画~19笔画之间的汉字,
“O”限定是15笔画~25笔画之间的汉字,
“P”限定是20笔画以上的汉字;
字型结构按键3个,包括“V”、“C”、“X” 键,这些按键按下,分别代表左右型结构、上下型结构、杂合型结构,按字型结构对汉字进行限定;
选字键11个,包括空格键和10个数字按键,是用以对屏幕显示的文字进行选择,其中数字按键几就代表选择第几个汉字,空格键代表选择第一个汉字;
翻页键2个,包括“PgUp”和“PgDn” 键,当一页显示不下所有可供选择的汉字时,进行翻页。
上面所述键盘的按键设定,也充分利用了电脑键盘按键,使得这些按键在输入法中都起到了相应的功能,对加快笔画输入法的输入速度很有帮助。
输入汉字时,除了传统的笔画输入法按顺序输入笔画外,还利用后笔画按键、笔画数按键、字型结构按键对汉字进行限定,大大提高了对汉字输入的容易度。
对于直接输入词组,当有后笔画按键、或笔画数按键、或字型结构按键按下后,再按前笔画按键时,就表示词组中的前一个字输入结束,新的一个字输入开始。这种输入词组的方法,不需要额外设定作为分隔的按键,加快了词组输入的速度。
下面说明输入汉字的方法步骤,具体如下:
① 按前笔画按键,依次按笔画先后顺序输入汉字的前些笔画,具体输入多少笔画由用户自己决定,但至少要输入一个笔画;
② 按后笔画按键、或笔画数按键、或字型结构按键,或是这些按键的任意组合,对汉字进行进一步限定;其中后笔画按键的输入,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分开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爱松,未经潘爱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4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