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货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4857.8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6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联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60 | 分类号: | B66D1/60;B66D1/12;B66D1/1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货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升货物的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提升货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企业通常采用悬臂吊将在地下室内生产出的货物吊到地面上,然而,这种悬臂吊体积较大,占用了厂房的空间,而且操作不太容易。目前,一些企业采用了一种起吊装置,该装置包括导向轮、主轴和电机,导向轮安装在主轴上,主轴与电机连接,工人在起吊前先将钢丝绳套在导向轮上,再将钢丝绳的一端挂在货物上,然后将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导向轮上,最后工人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主轴旋转,主轴带动导向轮旋转运动,导向轮将钢丝绳收卷,从而将货物从地下室中搬运出。然而,工人每次将货物从地下室吊出后,都需要手动将收卷在导向轮上的钢丝绳放卷出,为下次吊货物做准备这无疑是增加了工人的劳动量,不适合广泛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节省工人劳动力的提升货物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提升货物的装置,它包括主轴、电机、地沟和油缸,所述的主轴的两端分别转轴旋转安装于地沟两侧,所述的主轴上安装有大齿轮和轮体,所述的油缸垂直于地沟设置且油缸固定安装在地沟底部,电机设置在油缸的活塞杆上,电机平行于主轴设置,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大齿轮相配合的小齿轮,所述的轮体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有挂钩。
它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与油缸和电机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主轴上安装有大齿轮和轮体,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大齿轮相配合的小齿轮,工人启动电机后,电机带动小齿轮转动,同时,控制油缸的活塞杆向上运动,当小齿轮与大齿轮齿合后,停止向油缸供液压油,此时,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导向轮转动,从而将地下室内里的货物平稳的被吊到地面上;当货物被工人取走后,只需使电机做反向旋转运动,从而将收卷在导向轮上的钢丝绳放卷出,这样节省了工人的劳动量,操作也非常简单。(2)轮体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有挂钩,因此,钢丝绳的一端可牢固的固定在导向轮上,防止了货物在起吊过程中,货物掉落,造成人员伤亡的现象,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3)控制器与油缸和电机连接,工人在控制器上来控制油缸的上升或下降,并且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轴,2-电机,3-地沟,4-油缸,5-大齿轮,6-轮体,7-小齿轮,8-环形凹槽,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提升货物的装置,它包括主轴1、电机2、地沟3和油缸4,所述的主轴1的两端分别转轴旋转安装于地沟3两侧,所述的主轴1上安装有大齿轮5和轮体6,所述的油缸4垂直于地沟3设置且油缸4固定安装在地沟3底部,电机2垂直于油缸4的活塞杆固定安装在活塞杆的作用端,电机2平行于主轴1设置,电机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大齿轮5相配合的小齿轮7。如图1所示,轮体6上设置有环形凹槽8,环形凹槽8内焊接有挂钩9。它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油缸4和电机2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人在起吊前,先将钢丝绳套一端固定在挂钩9上,再将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货物上,然后启动控制器,控制器发出电信号给油缸4和电机2,油缸4和电机2接收到信号后,油缸4的活塞杆伸出,同时电机2转动,当小齿轮7与大齿轮5啮合后,工人控制油缸4停止运动,此时,小齿轮7带动大齿轮5转动,大齿轮5带动主轴1转动,主轴1带动导向轮转动,从而将地下室内里的货物平稳、缓慢的吊到地面上;当货物被工人取走后,只需在控制器上控制电机2做反向旋转运动,从而将收卷在导向轮上的钢丝绳放卷出,为下次起吊货物做准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节省工人劳动量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联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联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48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耐腐蚀接地极
- 下一篇:晶片型通讯单元